目经大成-黄庭镜

作品简介

眼科著作。3卷。清·黄庭镜撰。初稿完成于1741年,经四次易稿,于1774年定稿。1804年黄庭镜之门生邓赞夫录读其书以《目科正宗》之名刊出,《目经大成》是中医眼科学一部总结性著作。全书纲目分明,次序井然。上卷总论,包括诸药外治章; 中卷各论,论述眼病十二因及眼病八十一症;下卷类方。此书对眼病症状及治疗学均有发挥,此如《龙木论》将内障分为二十三症,《目经大成》则由博返约,最后归结为一。又如古人在内障一症中包括了青光眼和眼底病,而黄庭镜明确地申述了内障的病症,并分别了青光眼和眼底病。在治疗学上,附有眼病方剂二百二十九首,外用药十九方。书中又介绍多种手术方法,将内障针拨术总结为拨眼八法(审机、点睛、射复、探骊、扰海、卷帘、圆镜、完璧);对于眼病的手术适应症及术前后的处理也有说明,另如眼科器械也有介绍并附图形。此书今有清刊本3种。1818年由黄庭镜之孙再刊,更名《目经大成》有清刊本4种。

作者简介

黄庭镜是清代中期著名的眼科医家,他的著作《目经大成》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黄庭镜的生平、贡献以及他的医学理论和实践:

个人生平

早年经历:黄庭镜,字燕台,号不尘子,福建濉川人,生于公元1704年。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少年时攻读经史,后因科考失败与慈父病故的双重打击,以致悲伤过度、哀毁于情,而损其双目,罹患目疾。由此放弃科举,放浪形骸,悠游山水,弃家远游。
医学之路:由于身患目疾,黄庭镜渐渐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多岁时,他忆先儒之言”虚度岁月,无恩泽及人,直造化中赘物”,顿时恍然大悟,乃苦读习医,尤其是在眼科方面学力尤勤。经过几年的学习,医术有成,很快便超过了一些有名望的老医。
医学贡献

《目经大成》的撰写:黄庭镜著有眼科医著《目经大成》3卷,为中医眼科经典著作。该书首列五轮八廓、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六淫七情等医学理论及开、导、钩、割、针烙、金针拨内障等治疗技术;次论眼病之12病因及81症;又次则详列证候,阐释病机;终则指明治法,或附案例以证己说。
对近视的认识:在《目经大成》中,黄庭镜开始称近视为“近视”,并提出了先天遗传因素导致近视的观点:“双眼近觑是生来,不是生来却祸胎”。
治疗技术:黄庭镜在内障、头风等病的治疗上,尤其是眼科针砭之术,自感尚未取得大的突破,但他的学习和实践为后来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医学理论

气血阴阳与近视:从气血阴阳来看,近视的发生与阳气不足、阴血旺盛有关。李杲认为,近视是由于阳气不足、阴血旺盛所致。
脏腑经络与近视:从脏腑经络来看,肝肾亏虚是近视的主要原因。肝开窍于目,肝血充足是目能视物的基础。
局部脉络瘀阻与近视:局部脉络瘀阻,或先天因素,也是导致近视发生的原因。
实践影响

《目经大成》的影响:《目经大成》作为中医眼科的经典著作,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系统地总结了眼科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还提出了许多创新的理论和实践,为后来的医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眼科治疗技术的发展:尽管黄庭镜在内障、头风等病的治疗上尚未取得大的突破,但他的学习和实践为后来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目经大成》一书,对于后来的医家来说,无疑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参考书籍。
综上所述,黄庭镜不仅是一位因个人遭遇而投身医学的医家,更是一位在眼科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学者。他的《目经大成》不仅是中医眼科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文献。通过对黄庭镜的研究,人们不仅能够了解他的医学理论和实践,还能够深刻理解到中医眼科在清代的发展水平。

目录


卷首
卷之一
卷之二
卷之三
童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