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疏-缪希雍

作品简介

三十卷。明缪希雍撰。又名 《本草经疏》。缪氏医术精湛,对本草研究尤为精深。他以 《神农本草经》 为经,以《名医别录》为纬,历三十余载,撰成此书。此书目录编次悉依宋代《大观证类本草》,部分混杂者,为之补正。刊于天启五年 (1625)。其取名缪氏曾称 “本草出自神农,譬之五经,增补别录,譬诸注疏,故名。”此书分本草为十部,卷一至卷二为续序例上、下。续序例上对药之性味、主治、七方十剂、五脏苦欲补泻等作了论述。续序例下,分阴阳表里虚实、五脏六腑虚实、六淫、杂证、妇人、小儿、外科七门。卷三至卷三十,按《大观证类本草》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人、禽、兽、虫、鱼、果、米谷、菜等十部,共载药物一千四百余种。此书为缪氏对《神农本草经》的注释与阐发,以及一生药学经验之总结。缪氏在此书中对中药的作用,相互间作用的差异,每位药物的作用机理,以及其应用禁忌,一一加以说明。并结合临床实际,提出用药原则及药物的具体运用。此书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比较,李氏《本草纲目》以品种的齐全、部类的系属、采制的鉴定、功用的综述性等取胜,而此书则以述功寻验,明其所以然,条分缕析,发其隐微之旨为佳。是一部深刻而系统论述中药药性理论的巨著,对我国药物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使我国的本草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由研究药物的效用发展到重视中药药理的研究阶段。清代著名药学家吴仪洛云:“缪氏之《经疏》,不特著药性功能,且兼其优劣,其中多所发明。”缪氏自序称:“据经以疏义,缘义以致用,参互以尽其长,简误以防其失。”足见此书宜于实用。有明天启五年(1625)绿君亭刊本、《四库全书》本、清光绪辛卯年(1891)池阳周氏校刊本。

作者简介

缪希雍是明代著名的医学临床家,对后世中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不仅在医学理论上有所创新,还通过自己的医疗实践和著作,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面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个人经历

早年遭遇:缪希雍出生于江苏常熟的一个官宦家庭,原本生活优越。然而,十三岁时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他和母亲的生活陷入了困境。这段艰难的童年经历,让他体会到了世间的冷暖,也为他日后走上学医之路埋下了伏笔。
学医之路:十七岁时,缪希雍患上了严重的疟疾,几乎绝望之时,他翻阅家中的《黄帝内经》,并据此治愈了自己的疾病。这一经历激发了他对医学的兴趣,从此踏上了学医的道路。
学术成就

医学理论:缪希雍继承并发展了张仲景、朱丹溪、李东垣等人的学术思想,在本草学、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创新观点。他在外感热病方面的成就尤为显著,为治疗伤寒、温病、痧疹等病症开拓了新的思路。
医学著作:《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与《本草经疏》是缪希雍的传世之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这些著作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医学特色

重视脾胃:缪希雍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强调调养脾胃的重要性,善用清凉甘润的药物疗病。
真假内外辨:他在诊疗中注重辨别真假症状和内外因素,以提高治疗的准确性。
辛凉发散:在治疗痧疹等病症时,缪希雍主张采用辛凉发散的方法,以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社会活动

东林党争:缪希雍与东林党首领高攀龙等人交往密切,他在东林党争中挺身而出,展现了医者的正义和勇气。
搜集民间验方:他广泛搜集民间验方,与当时的学者交流切磋,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医学知识。
总的来说,缪希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家,还是一位具有高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也为他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缪希雍的故事启示人们,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够战胜逆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目录

提要
神农本草经疏原序
凡例
神农本草经疏卷一
神农本草经疏卷二
神农本草经疏卷三
神农本草经疏卷四
神农本草经疏卷五
神农本草经疏卷六
神农本草经疏卷七
神农本草经疏卷八
神农本草经疏卷九
神农本草经疏卷十
神农本草经疏卷十一
神农本草经疏卷十二
神农本草经疏卷十三
神农本草经疏卷十四
神农本草经疏卷十五
神农本草经疏卷十六
神农本草经疏卷十七
神农本草经疏卷十八
神农本草经疏卷十九
神农本草经疏卷二十
神农本草经疏卷二十一
神农本草经疏卷二十二
神农本草经疏卷二十三
神农本草经疏卷二十四
神农本草经疏卷二十五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