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祁坤

作品简介

《外科大成》系外科专书。4卷。清·祁坤(广生)撰。刊于1665年(康熙4年)。祁氏世代医家,自幼聪颖好学,更热衷于岐黄之术,对外科造诣较深。曾任太医院御医。他鉴于当时习外科者,临症时多以外治法为主,甚而轻视脉理,忽视内治法在外科临床中的重要意义,故殚精竭虑,参《素问》、《灵枢》之奥旨,搜古今名贤之确论,并结合其家传与个人的经验汇编成《外科大成》。本书对痈疽之原委、症候、诊法、经络、治法等作了全面的论述,特别对内、外治法理论的阐述有了进一步提高,书中所记述的“痈,以寒为内消;疽,以“热为内托”以及用循经取穴的方法原则等,均较其它方书有所发展。本书分类清楚,列症详明,方法善备,堪称集外科之“大成”,是清代外科之名著,对后世外科学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清代官修的《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的不少内容便取材于本书。今流传除康熙4年原刻本外,尚有乾隆年间诸刊本,建国前也广有刊行,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铅印本。

作者简介

祁坤,是清代著名的医家。字广生、愧庵,号生阳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幼而聪敏,广泛阅读经书,后于顺治年间成为御医,在外科领域有深入的研究。由于当时医家多重内而轻外,祁坤认为这种观念有失偏颇,因此著成《外科大成》一书,内容丰富,对后世影响深远。

首先,从个人背景方面来看,祁坤的早年经历和学术背景为他后来的成就奠定了基础。他幼年时期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聪明才智,不仅广泛涉猎经书,还深入研究医学。这种跨学科的学习经历使他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医学基础,为他在外科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他能够进入宫廷成为御医,也说明了他在医学上的造诣得到了高度认可。

其次,从学术贡献方面来看,《外科大成》无疑是祁坤最重要的学术成果。该书共4卷,详细论述了疮疡等病诊治要点和常用方剂,以及头面、颈项、腰背、胸腹等身体部位的多种外科病证之证治,间附验案。书中辨证详明,治法丰富,成为中医外科的重要参考书。清代官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即以此书为主要依据。可以说,《外科大成》的问世,对于推动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从学术影响方面来看,祁坤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他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外科大成》作为一部重要的中医典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和教学研究中,为培养中医外科人才提供了宝贵的教材。同时,他的学术思想也影响了后世医家,推动了中医外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综上所述,祁坤是一位具有深厚学术功底和卓越成就的医家。他在中医外科领域的突出贡献,使他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通过深入了解祁坤的学术背景、主要著作和学术贡献等方面的内容,人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这位伟大的医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他的学术精神。

目录

自叙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