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聿青医案-张聿青

作品简介

医案,二十卷。张聿青著。张聿青,字乃修,江苏无锡人,生于清道光至光绪年间。少时因病弃儒承父业习医,毕生勤研临床,著述不多,仅存医论若干篇及医案二十卷。治学宗《素问》《难经》,取法仲景,又能吸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别具机杼。临床善于辨证察色,尤长脉理,遇症情复杂虚实难辨时,往往能在脉诊中悟出真谛。施治善用前人成法,而多灵活变通。用药精练,切中病理,堪为后人效法。

作者简介

张聿青是清末著名医家,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被记录在《张聿青医案》一书中。

张聿青,原名乃修,晚年号且休馆主,字聿青,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卒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出生于江苏常州的一个医学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医学熏陶。张聿青不仅深入研习了《内经》等经典医籍,还广泛学习了张仲景、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薛生白等诸多医学名家的理论与实践。

张聿青的医术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和儿科等多个领域,尤其在处理一些疑难杂症方面展现出了高超的技艺。他的治病理念和方法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许多患者慕名前来求治。尽管他的许多论述已散佚,但幸运的是,他的门人吴玉纯整理并编纂了他的部分医论和治案,形成了《张聿青医案》一书。

《张聿青医案》是一部集中展示张聿青临床经验和用药特点的重要著作。该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全书共20卷,内容涉及外感、内伤、杂病等多种病症的诊疗过程。书中每一病证后均附有详细的医案,这些医案不仅记录翔实、辨识精细,而且在处方上显示出张聿青的独到见解和丰富经验。特别是每案后的批注,都极具深度和洞见,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临床指导。《张聿青医案》因其高学术价值和对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指导意义,被誉为临床医生必读之书。

张聿青在医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以及对各种疾病的处理方法,至今仍被许多中医师所学习和借鉴。通过对《张聿青医案》的研究,可以发现张聿青在治疗过程中注重辨证施治,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他的这种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因人而异”的治疗原则,对现代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此外,张聿青一生博阅经史,不仅在医学上有深厚的造诣,也在文学和历史方面有所涉猎。这样的知识结构和学术背景,使他在理解和运用中医理论时更加深入和全面。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对后来的中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如何结合古今医学典籍、如何将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等方面,张聿青的贡献尤为突出。

总的来说,张聿青不仅是清末一位杰出的医家,更是中医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通过对他的生平、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探讨,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医的精髓和发展历程,还能从中汲取到对现代中医临床实践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对于有志于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医的人来说,张聿青的经历和《张聿青医案》无疑是宝贵的学习资源。

目录

例言
张聿青先生传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