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诗经注本。十二卷。清钱澄之撰。此书大旨以《诗序》首句为主,所采诸家论说,自《毛诗正义》、《诗集传》以外,以宋人之说为多,有十五六家,元代未引,明代仅及四家。所引诸家之中,王安石、杨时、范祖禹、谢枋得四家,今无传本,盖采于他书,陆佃、罗愿二家本无《诗》注,盖草木鸟兽之名,引其《埤雅》、《尔雅翼》而已。钱氏自称毛、郑、孔三家之书,录者十之二,《集传》录者十之三,诸家各本录者十之四。书成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其时官学仍恪宗《集传》,然此书已不墨守朱熹一家,显露出倾向汉学之端倪。论者以为其书持论颇为精核,而于名物训诂、山川地理,言之尤详。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有安徽桐城刊本。
作者简介
钱澄之是明末的爱国志士和文学家,被誉为“桐城派”的先驱。
钱澄之(1612年5月29日—1693年9月30日),初名秉镫,字饮光,一字幼光,晚号田间老人、西顽道人,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的一个汉族家庭。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尤为突出,与顾炎武、吴嘉纪并称为江南三大遗民诗人。
钱澄之自幼随父读书,十一岁就能撰写文章,崇祯时期中了秀才。南明桂王时,他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在抗清起义中,他积极参与出兵南明,后因亡逃至浙闽地区。他的一生经历了明朝的衰落和清朝的兴起,这些历史变迁深刻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悲壮和感慨。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田间诗集》和《田间文集》等,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他对时代的感悟,也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钱澄之的文学贡献被后世所认可,他的诗歌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影响了后来的许多文人墨客。
目录
提要
凡例
田间诗学卷首
田间诗学卷一
田间诗学卷二
田间诗学卷三
田间诗学卷四
田间诗学卷五
田间诗学卷六
田间诗学卷七
田间诗学卷八
田间诗学卷九
田间诗学卷十
田间诗学卷十一
田间诗学卷十二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