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䂬溪诗话》十卷,宋黄彻常明撰。《书录解题》谓是莆田人,而《八闽通志》则云邵武人,举绍兴十五年进士,殆家本莆田而占籍于邵武者也。编中持论多本少陵。自言官辰、沅逾年。顾志州郡官师者,不载姓氏,集亦失传。其送弟诗句云:“就舍勿令人避席,过江莫与马同船。”语浅情真,不失风雅之旨矣。康熙戊子三月,小长芦朱彝尊识于曝书亭。 吾家诗学,肇自莆阳监察公昆弟。厥后文节为江西鼻祖,而闽中一派,流衍特长,论者以晚唐体目之。不知宗法有本,厚人伦,维风教,常明公《䂬溪诗话》具在,可考而知也。模自壬午入闽,得拜族尊莘田先生。先生官四会令,罢归家居,萧然环堵,焚香著书,不特文章媲美前人,气节尤与常明公符合,益信君子之泽,未有艾焉。新安鲍君以文近有丛书之刻,模因检所藏曝书亭旧钞,亟请开雕。以文复购善本,校其讹脱,详载前后序跋,又皆竹垞先生当日所未见,而常明公之生平功绩,于以灿然。发潜阐幽,以文高谊,感不朽矣。乾隆丙申阳月,无双后裔黄模敬书。
作者简介
黄彻是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一位官员和文人,他有着丰富的官职经历和文学成就。
黄彻(1093—1168),字常明,号太甲,晚年自号巩溪居士,行元十七,出生于宋哲宗元佑八年八月十五日。他是兴化军莆田人,即今天的福建省莆田市。黄彻的一生经历了从北宋末期到南宋初期的动荡时期。
黄彻在官场上的职位包括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副使等,他的最终谥号为文正。他的祖父是宋进士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副使黄中庸,父亲是宋特奏进士侍御史长春令黄偊。黄彻的家族在当时显然是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和文化传统的。
除了官场生涯,黄彻也是一位有才华的文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晚期,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活跃的时期,这可能也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然而,关于黄彻的具体文学作品和贡献,现有资料并不详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挖掘。
总的来说,黄彻是宋代一个值得关注的历史人物,他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风貌。
目录
序
卷第一
卷第二
卷第三
卷第四
卷第五
卷第六
卷第七
卷第八
卷第九
卷第十
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