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元代诗论著作。今本不分卷。吴师道著。收诗话67则,录时天彝评诗语18则,《词附》7则,共计92则。《知不足斋丛书》本有厉鹗的跋文。全书内容无次第,涉及对诗义的理解,论诗中的命义、字义、用韵、对偶,对诗作者、内容的考辨,对旧注的补正,录佳篇、佳句及有关的逸事、评语,收辑佚诗等等。前为读陶潜、朱熹诗随笔数则,后则大多为宋元间诗坛见闻,偶亦有评论之语。如重视实历,以为“作诗之妙,实与景遇,则语意自别。古人模写之真,往往后人耳目所未历,故未知其妙耳。”另悉录时天彝书《唐百家诗选》后诸评,以为其深知唐人句法,亦可见吴氏宗唐的艺术。
作者简介
吴师道,字正传,是中国元代的著名文学家、学者和文论家。
吴师道生于1283年,卒于1344年,是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他少时好学,始为文辞,后读真德秀书,大悔初学,转而以圣贤自师。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他举进士,授高邮县丞,后改任宁国路录事。顺帝后至元元年(1335年),迁文林郎池州建德县尹,召为国子助教,升博士。他的教学遵循朱熹之旨,而遵许衡之法。至正三年(1343年),因丁忧归家,次年,以礼部郎中致仕,命未下而卒,享年六十二岁。
吴师道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文章学、文论以及道学方面。他与黄溍、柳贯、吴莱等人文士有深厚的交往,并且相互唱和,其诗文具有法度。作为诗论家,他著有《吴礼部诗话》,在书中不仅记录了杂记、古今逸闻,旁采典实,还附有诗论及品评,尤其重视诗歌鉴赏。吴师道反对望文生义,曲解附会的解诗方式,注重实际体验和理解。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战国策校注》、《敬乡录》等,以及文集二十卷。这些作品中,他深入探讨了易、诗、书等经典文献的解读,并提出了自巧的见解和理论。吴师道的学术思想和文学作品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此外,关于吴师道的著作,有《吴师道集》一书被吉林文史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收录了他的文学作品和相关研究资料。
目录
吴礼部诗话全文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