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以道家内丹功法注解《老子》的代表性著作。清代黄裳撰。按《老子》八十一章,逐章为注。每章首揭常道,次述丹道;首言世法,次言丹法。道学精微,文理密察,本末兼赅,体用咸宜。尤以其融儒入道,而能凿空无痕;因道弘儒,而能浑全一体。明道修德,可端天下之风尚;养心养气,足正万世之人心。本人道以明仙道,字字金科玉律;体圣学以阐玄学,言言口诀心传。深入浅出,亲切平实。诚为《道德经》解本中不朽名著。有清光绪十年(1884年)刻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华阳汪氏养性斋刊本、南京红十字会道院精刊本等。1960年萧天石重刊于台北时,易名为《道德经精义》。
作者简介
黄元吉是中国元代著名道士,同时也是净明道的重要传人。
黄元吉(1271年-1325年),字希文,号中黄先生,又称黄中黄,出生于豫章丰城(今属江西)的一个望族家庭。他12岁入西山玉隆万寿宫,师事朱尊师,并受到王月航的教导。在王月航去世后,又得到刘玉的重视,并在刘玉临终前被指定为嗣教。他在西山建立了玉真、隐真、洞真三坛以授弟子,并在刘玉去世后成为第三代旌阳公。
此外,黄元吉还在元至治三年(1323年)游历京师,获得了公卿士大夫的广泛赞誉。在泰定元年(1324年),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向元廷推荐黄元吉,元廷赐予他“净明崇德弘道法师”和“教门高士”的称号,并任命他为“玉隆万寿宫焚修提点”。后来,他住在崇真万寿宫直到去世。
需要注意的是,历史上还有其他同名的黄元吉,如明朝制锡名家黄元吉,以及曾任青岛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的黄元吉。这些人物虽然与元代道士黄元吉同名,但他们的身份和成就各有不同,因此在提及黄元吉时应明确指出具体是哪一位。
目录
序
第一章 众妙之门
第二章 功成弗居
第三章 不见可欲
第四章 和光同尘
第五章 不知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功成身退
第十章 专气致柔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第十二章 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第十四章 无象之象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第十六章 虚极静笃
第十七章 功成身遂
第十八章 大道废
第十九章 少私寡欲
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第二十二章 全而归之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 跂者不立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第二十七章 常善救人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