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谭元春(1586~1637),字友夏,号鹄湾,别号蓑翁,明湖广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县)人。天启七年(1627)乡试第一。谭元春与同邑钟惺互为声气,在文学创作上标榜性灵,反对拟古,而又以古人之精神为指归。二人诗文风格也大致相似,表现所谓的“幽情单绪”、“孤行静寄”,人称“钟谭”,又被称为竟陵派,为晚明文学继公安派后又一著名流派。谭元春生前结集颇多。今存者诗有崇祯中刻《岳归堂合集》十卷、《谭子诗归》十卷(一作九卷),文有明末刻《鹄湾集》九卷(附《遇庄》一卷)。崇祯六年(1633)张泽所刊《新刻谭友夏合集》二十三卷(附诸稿自序一卷)则为诗文合集,卷首有谭元春自序。此外,又有其弟元声于崇祯十一年(1638)所刻之《岳归堂未刻诗》,乃元春卒后搜辑所得遗稿。此次点校,以张泽刻《谭友夏合集》为底本,校以《谭子诗归》本与《鹄湾集》本,所补入篇章分别编于底本原所分各体之末,并注明原本每一体的作品止于何处。其后合以谭元声刻《岳归堂未刻诗》,依体分作九卷,加上《谭友夏合集》二十三卷附一卷,共计为三十三卷。
作者简介
谭元春(1586~1637),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字友夏,号鹄湾,别号蓑翁。明代文学家,天启间乡试第一,与同里钟惺同为“竟陵派”创始人,论文重视性灵,反对摹古,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所作亦流于僻奥冷涩。此书是明末著名文人谭友夏之《谭友夏合集》中的文集部分,以明崇祯初年沈春泽刻本为底本。《鹄湾文草》是其创建的“竟陵体”的代表作之一,其文体杂书信、序、游记、墓志铭、文传等。“竟陵体”倡导一种“幽深孤峭”风格,文风求新求奇,不同凡响,刻意追求字意深奥,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
目录
序
谭友夏合集序
自序
谭友夏遗集序
先兄未刻诗文小引
卷一 五言古诗
卷二 七言古诗
卷三 五言律诗
卷四 七言律诗
卷五 五言绝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