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志斋集-方孝孺

作品简介

诗文别集。二十四卷,其中诗二卷。明方孝孺撰。孝孺诗文在其生前即行编辑,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林右、王绅曾为作序。孝孺遇难后,其作品严禁流传。其门人王稌将其文私下抄录成《侯城集》,但未能刊刻。英宗天顺七年(1463),临海赵洪始从烬馀采掇编辑其诗文,共得二百六十七篇,得以在成都刊刻,世称蜀本。此为方身后之首刻本。宪宗成化(1465—1487)间,谢铎、黄孔昭等人有慨于蜀本遗漏太多,又与叶盛、林鹗、王汶等人勤加蒐辑,编成文集三十卷、拾遗十卷,共得诗文一千二百馀篇,宁海(方氏家乡)守令郭绅愿为刊刻,遂于成化十五年己亥(1479)刻于宁海,世称邑本。武宗正德(1506—1521)间,台州知府顾璘有慨于邑本之版年久漫漶,遂与参军黄绾等删定伪谬,重加订正,于正德十五年庚辰(1520)刊于台州,版藏郡斋,世称郡本。世宗嘉靖(1522—1566)间,浙江按察司提督学政副使范惟一、浙江按察司佥事唐尧臣及台州知府王可大以郡本为底本,参酌蜀本、邑本等版本,去伪存真,增遗补漏,编为二十四卷本,于嘉靖四十年辛酉(1561)刊于浙江。后世刊方集多据此本。民国间商务印书馆所编《四部丛刊》即影印此本。明神宗万历(1573—1620)间,丁宾、孙如游等在南京所刊《逊志斋集》亦据此本,只是增加“外纪”二卷。《四库全书》所收亦为此本。

作者简介

方孝孺是明朝初期的著名官员、学者和文学家。

方孝孺,字希直,号逊志,因曾居住在缑城里而被称为“缑城先生”,又因其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他出生于1357年,卒于1402年7月25日,是浙江宁海人。方孝孺以其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被朱元璋召见并任命为太子的老师。他在文学和思想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被认为是明初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在政治生涯中,方孝孺参与了豫让论和靖难之役,这是明朝初期的一场重要内乱。他的忠诚和坚持原则的态度,使他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因为拒绝支持朱棣而遭到残酷的迫害,最终被夷族。方孝孺的死亡方式及其忠义精神在后世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有人赞扬他的忠诚和勇敢,也有人对他的选择提出批评。

总的来说,方孝孺的学问和著作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尤其受到推崇。他的生平和思想至今仍是研究明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源。

目录

原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