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诗文别集。一百卷。元吴澄撰。此集系其孙吴当所编。明成祖永乐四年丙戌(1406),其五世孙吴爟重刊,集后有爟跋云:“《支言集》一百卷,私录二卷,皆大父县尹公手所编类,刊行于世,不幸刻板俱毁于兵火,旧本散落,虽获存者,间亦残阙。迨永乐甲申(1404),始克取家藏旧刻本,重寿诸梓,篇类卷次,悉存其旧,不敢更改,惟卷首增入年谱、神道碑、行状、国史传以冠之。但旧所阙简,遍求不得完本,今故只将残缺篇题列于各卷之末。”从此跋,可知此集原名《支言集》,重刻本乃残缺之馀,已非初刻之旧。但残缺不多,仅第十七卷《徐君顺诗序》一篇,第五十四卷《题赵天放桃源卷后》一篇,第五十七卷《题约说后》一篇,又第三十七卷《滹南王先生祠堂记》末注“此下有缺文”而已。吴当所编过于求备,片言只字无不收入,有不必存而存者,未免病于稍滥。此集《四库全书》本前九十卷为文,卷九一至卷九八为诗,卷九九为词,卷一○○为骚体、杂题,附录年谱、行状、列传、圹记、神道碑。此外,有明宣宗宣德十年乙卯(1435)吴炬刊本(存九十八卷,外集五卷),明宪宗成化二十年(1484)临川官刊本,明神宗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苏宇庶临汝刊本,清圣祖康熙四十八年己丑(1709)刊本,均为四十九卷,外集三卷。
作者简介
吴澄,字幼清,晚字伯清,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经学家和教育家。
吴澄于1249年出生于抚州崇仁凤岗咸口(今江西省乐安县鳌溪镇咸口村),自幼聪慧好学,南宋末年考中乡试。南宋灭亡后,他隐居家乡,潜心著述,因此人称“草庐先生”。他的一生中,除了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外,还曾在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出任国子监丞,至定元年(1321年)任翰林学士,泰定元年(1324年)作为经筵讲官,敕修《英宗实录》,并参与核定多部重要典籍。
吴澄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对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所做的贡献上。他与许衡齐名,被并称为“北许南吴”,是元代两大理学宗师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主张折衷朱、陆两派,近于朱派,为学主张折衷朱熹和陆九渊的学说。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吴文正公全集》等,其中《书纂言》是他专为《尚书》所作的解释作品。
吴澄在元统元年(1333年)病逝,享年八十五岁,获封临川郡公,谥号“文正”。他的一生对后世的儒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
提要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