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辨惑-邵伯温

作品简介

北宋邵伯温撰。一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伯温自述此书之撰作缘起,谓其父邵雍之《易》学,远承陈抟之传,又有独得之妙,平时未尝妄以语人,唯王天悦、张子望两人尝从学,又皆早死;时有郑夬者,于天悦临卒之际,贿赂天悦之仆窃得其书,遂以为己学,著《易传》、《易测》、《明范》、《五经时用》数书,皆破碎妄作,穿凿不根,因撰是书以辨之,题曰《易学辨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引邵伯温言:“邵子受《易》于李之才,之才受之于穆修,修受于陈抟,平时未尝妄语人。惟大名王天悦、荣阳张子望尝从学,又皆早死。秦玠、郑夬尝欲从学,皆不之许。天悦感疾且卒,夬赂其仆于卧内窃得之,遂以为学,著《易传》、《易测》、《明范》、《五经时用》数书,皆破碎妄作,穿凿不根。因撰此书以辨之。《宋史》邵子本传颇采其说。

作者简介

邵伯温,字子文,生于公元1057年,逝于1134年,是北宋时期的政治人物及理学家,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出生于洛阳,为著名易学家邵雍之子。他在学术上继承家学,对易学有所贡献,尤其是在先天易学领域,邵伯温在其理解基础上对邵雍的元会运世说进行配卦,促进了先天易学的流传。

邵伯温在政坛上的生涯也颇为值得关注,元祐二年(1087年)因经学品行被推荐,授任大名府助教,后调任长子县尉。绍圣初年,他转任监永兴军铸钱监。徽宗即位后,邵伯温上书数千言,主张恢复祖宗制度,并为宣仁太后辩诬,请求解除元祐党人的禁锢,这一行为触怒了当权者,导致他被贬至华州西岳庙任职。之后,他又担任过三白渠公事、知果州等职,并成功请求免除泸南各州沉重的绫绢、丝绵税赋,以减轻民众负担。邵伯温后来升任提点成都路刑狱,再迁利州路转运副使。

邵伯温不仅在政治上有一定的作为,在学问上也颇有建树,留下了《邵氏闻见录》、《河南集》、《皇极系述》、《辨诬》、《辨惑》、《皇极经世序》、《观物内外篇解》等著作,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思想学说,也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资料。他的朋友圈包括了北宋时期的许多重要人物,如二程(程颢、程颐)、司马光、吕公著等,显示了他在学术和政治上的广泛影响力。邵伯温的一生经历了王安石变法、靖康之难等重大历史事件,他的经历和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目录

提要
《易学辨惑》 (永乐大典本)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