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斋集-萧㪺

作品简介

元代诗文别集。8卷。萧㪺撰。萧㪺死后,诗文多散佚不存,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苏天爵搜辑遗作,得文80篇,诗260首,词26首,编为《勤斋集》15卷,刊刻于淮东。但原本《勤斋集》久已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萧㪺文42篇,诗261首,词4首,重编为《勤斋集》8卷。卷首有元顺帝至正四年张冲序,至正六年李黼序,刊行《勤斋文集》原牒文。卷1为序、记,卷2为说、铭、赞、状、书、墓志铭,卷3为墓志铭、神道碑铭、墓表,卷4为杂著,卷5为五言古诗、联句、七言古诗,卷6为五言律诗,卷7为五六言绝句,卷8为七言绝句、词。萧㪺是一代大儒,教人必自小学始。为文辞立意精深,言近旨远。他的文章虽然比较单调平淡,但能以质实简洁为特点。诗非所长,而陶冶性灵,绝去纤秾,也可以借此而反映出他的志趣。总而言之,萧㪺诗文是比较典型的醇儒之作,文学意味不足是其诗文的通病。

作者简介

萧㪺是元代著名的学者和诗文家,被尊为一代醇儒。

萧㪺(1241-1318),字维斗,号勤斋,原籍奉元路(今陕西西安),在学术和文学创作方面皆有很高成就。以下是他的一些重要事迹:

早年经历:萧㪺早年曾出仕为府史,但因与上级言语不合,选择辞官还乡。他在南山地区读书长达三十年,学识渊博,吸引了大量学者前来受业。
政治征召:忽必烈曾召他侍读潜邸,但他因病推辞。此外,他曾被任命为陕西儒学提举,但也未赴任。累次授予集贤直学士、国子司业、集贤侍读学士等职,他都辞退不受。至大元年(1308年)拜太子右谕德,扶病至京师。当朝尚酒,萧㪺书《酒诰》献上,不久后因病求去职,但又被授予集贤学士、国子祭酒,最终因病辞去归乡。
文学成就:萧㪺的文学创作立意精深,言近旨远,有《勤斋集》,但遗憾的是,其在元代时作品多已散佚。直到至正四年(1344年),由苏天爵编辑成15卷,在淮东刊印。然而入明后,这些作品再度亡佚。
书法艺术:萧㪺的书法工稳精严,他的隶书被誉为汉魏之际成熟隶书的典范,其平实稳健之处,与唐人隶书颇为相似。《无逸篇》是他隶书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高超的书法艺术水平。
综上所述,萧㪺不仅在学术上有深远的影响,他的文学作品和书法艺术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尽管许多作品已不可见,但从现存资料来看,他在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目录

提要
原序
元刋行勤斋文集原牒
勤斋集卷一
勤斋集卷二
勤斋集卷三
勤斋集卷四
勤斋集卷五
勤斋集卷六
勤斋集卷七 
勤斋集巻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