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明熊过撰。七卷。《四库全书》本。此书大旨,颇取汉代《易》家重视《易》象之说,并对《周易》经传文字、音义多有考证辨析。《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书据过《自序》,初名《易象旨》,后遂加‘决录’之名。案《三辅决录》,名始赵岐,而命名之义,古无传说。以意推之,盖定本之谓也。自序称:“初闻闽人蔡清善为《易》,购得其书,惟开陈宗义,不及象,于是稍记疑者为赘言。辛丑谪入滇,晤杨慎,劝成此书。”书主汉学,故以言象为主。所言皆于古有据。并据旧说证今文,证字一百零一,证音三十八,证句二十六,证脱字七十九,证衍文三十八,应移置的地方三十二,证旧以不误为误者三。所依据的有郭京所伪托之书,及吴澄所改本,但大多可信可据。
作者简介
熊过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以其博学多才和诗文创作而知名。
熊过(1506—1580),字叔仁,号南沙,出生于四川富顺县。他是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年)的进士,并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在官场上,他历任兵部员外郎、祠祭司郎中至礼部郎中等职。熊过学识丰富,通晓经史,其文章典雅而深邃,被誉为“西蜀四大家”之一,与赵文肃、杨升庵、任少海并列;同时,他也与其他几位文人合称为“嘉靖八才子”,这显示了他在文学上的重要地位。
然而,熊过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在嘉靖二十年(1541年),因为太庙发生大火,当时任职于礼部的熊过上书言事,结果被贬至云南白盐井任副提举。后来因遭到人攻讦,再次被降职为吴兴判官。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他又一次遭到诬告,最终被削职为民。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熊过的学术思想在当今并没有引起学者的足够重视,但他在易学方面的研究是值得关注的。他的易学研究注重象旨,广征博引,力求决断是非,务本宗实。
综上所述,熊过的一生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学识才华和官场波折,他的文学成就和个人经历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研究素材。
目录
提要
周易象防决録私识
周易象防决録原序
周易象防决録卷一
周易象防决録卷二
周易象防决録卷三
周易象防决録卷四
周易象防决録卷五
周易象防决録卷六
周易象防决録卷七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