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象义-丁易东

作品简介

元丁易东撰。十六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此书据《易》象以明义,故名曰《象义》。全书取象之例凡十二,为本体、互体、卦变、正应、动爻、变卦、伏卦、互对、反对、比爻、原画、纳甲等。《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于前人旧说,大抵以李鼎祚《周易集解》、朱震《汉上易传》为宗,而又谓李失之泥、朱伤于巧。故不主一家。如卦变之说,则取邵子、朱子;变卦之说,则取沈该、都絜;筮占之说,则取朱子、蔡渊、冯椅。远绍旁搜,要归于变动不居之旨,亦言象者所当考也。诸家著录,多作十卷;惟朱睦㮮《授经图》作《易传》十一卷,焦竑《经籍志》作《易传》十四卷。考易东所著,别无《易传》之名,盖即此编。朱氏并其《论例》一卷数之,为十一卷;焦氏又并其《大衍索隐》三卷数之,遂为十四卷耳。朱彝尊《经义考》作十卷,注曰:‘存’。然世所传本残阙特甚,仅存十之二、三,又非彝尊之所见。惟散见《永乐大典》中者排比其文,仅阙《豫》、《随》、《无妄》、《大壮》、《睽》、《蹇》、《中孚》七卦及《晋》卦之后四爻,余皆完具。与残本互相参补,遂还旧观。以篇页颇繁,谨析为一十六卷,以便循览。原本附有《大衍策数》诸图,多已见《大衍索隐》中,今不复录。其《论例》一卷,自述撰述之旨颇备,今仍录以弁首焉。”按,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云:“瞿镛藏有宋刻残本,《四库》本所阙《豫》、《随》、《无妄》、《大壮》、《睽》、《蹇》、《中孚·象传》注及《系辞上》‘彖也者,言乎其失得’至‘各指其所也’之注,宋本皆全。瞿氏录其文入《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一。好事者若刻此书,可据以补入。惟《四库》本《豫》、《随》、《无妄》经注之阙也,瞿氏宋本亦阙,则终无可考焉。”又按,北京图书馆今藏此书元刻本,题《周易象义》十二卷,有清季锡畴校语,可资参考。

作者简介

丁易东,字汉臣,号石坛,是宋元时期的人物,出生于武陵郡龙阳(今湖南汉寿),是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尤其在易学研究上有着显著的成就。他在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考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等官职。入元以后,尽管多次被征召,但他选择不仕,转而在家乡致力于教育事业。

丁易东在家乡汉寿县岩嘴乡复兴村的狮山下创办了石坛精舍,后因办学规模扩大需求,迁至常德城东的黄龙陂,改称为桃冈精舍或沅阳书院。他不仅出资建设学舍,还捐赠了大量田产以资助学生,对常德地区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努力下,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求学,培养了一批人才。

在学术方面,丁易东深入研究《周易》,主张义理与象数并重,提出《易》之取象基于本体、互体和伏体三体的变化理论,对《周易》的解读有独到见解。他与刘惟永合作编撰了《道德真经集义》等著作,这些作品成为研究《道德经》的重要参考文献。此外,他还著有《周易象义》等书,对易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丁易东的学识和高尚品德受到了后世的尊敬和纪念。

目录

提要
原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後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