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溪易传-王宗传

作品简介

南宋王宗传撰。30卷。王宗传字景孟,宁德(今福建宁德县)人,一说临安(今浙江临安县)人。其书唯凭心悟,力斥象数之弊,与杨简《慈湖易传》宗旨相同。其说力斥象数,而宗王弼之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学“与杨简《慈湖易传》宗旨相同”,并认为此书与杨简书是“以禅言《易》”的最早代表作。朱彝尊《经义考》据书前有宁德林焞《序》,称与王宗传“生同方,学同学,同及辛丑第”语,断王氏为宁德人无疑,其说可从。宗传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举进士,登第之三年官韶州教授,越二年而书成,大书其影曰“三十之卷易书,自谓无愧三圣。” (林《序》) 其自信如此。收入《四库全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

作者简介

王宗传,字景孟,号童溪,是南宋时期的易学家,出生于宁德(今属福建),也有一说为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具体生卒年不详。他在淳熙八年(1181年)考中进士,后担任过韶州教授。王宗传学问广博,尤其精于《易》学,开门授课,学生众多,其中不乏优秀人才。

王宗传在易学研究上继承并发展了义理派的传统,主张以心性解《易》,提出“易即吾心,吾心即易”的观点,这与心学易的代表人物杨简的《慈湖易传》宗旨相似,但他的学说也融合了多种前人思想,如经常引用《伊川易传》、《张载易说》、《朱震易说》等内容。在讨论太极问题时,他的观点综合了王弼、朱震、周敦颐等人的理论,显示出较为杂糅的特点,因此并未形成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完整体系,这也是其学说后世影响有限的一个原因。

尽管如此,《童溪易传》作为王宗传的主要著作,对后世易学仍有较大影响,自问世以来,不断有学者在其基础上进行援引和发展。该书共三十卷,是宋代以后以心性解释《易》学的代表作之一,既延续了胡瑗、程颐注重义理的传统,也吸收了杨万里的史事解《易》方法,更特别之处在于它从天道与人性相贯通的角度来解释《周易》,在易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到了现代,如张天杰等人对《童溪易传》进行了点校出版,使得这一古典文献得以更广泛地流传和研究。

目录

提要
易传原序
童溪易传卷一
童溪易传卷二
童溪易传卷三
童溪易传卷四
童溪易传卷五
童溪易传卷六
童溪易传卷七
童溪易传卷八
童溪易传卷九
童溪易传卷十
童溪易传卷十一
童溪易传卷十二
童溪易传卷十三
童溪易传卷十四
童溪易传卷十五
童溪易传卷十六
童溪易传卷十七
童溪易传卷十八
童溪易传卷十九
童溪易传卷二十
童溪易传卷二十一
童溪易传卷二十二
童溪易传卷二十三
童溪易传卷二十四
童溪易传卷二十五
童溪易传卷二十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