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经传集解-林栗

作品简介

南宋林栗撰。三十六卷。《四库全书》本。此书前三十二卷为六十四卦经传,三十三至三十四卷为《系辞上传》、《系辞下传》,三十五卷为《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三十六卷则附河图洛书八卦九畴大衍总会图、六十四卦立成图、大衍揲蓍解等。《宋史》本传载林氏与朱熹论《易》及《西铭》不合,遂相讦奏。此书淳熙十二年(1185)四月曾进于朝,本名《周易爻象序杂指解》,后以未能赅举彖、象、系辞、文言、说卦,乃改今名。

作者简介

林栗,字黄中,一字宽夫,是南宋时期的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生于绍兴时期。他自幼勤奋好学,专注于经学研究,并在绍兴十二年(1142年)考中进士,随后被任命为崇仁尉。因才华出众,受到宰相陈康伯的赏识,被推荐为太学正并担任太常博士。

在宋孝宗时期,林栗的官职逐步晋升,历任屯田员外郎、秘阁修撰、直宝文阁以及荆南路安抚等职,最终官至兵部侍郎。作为一名学者,他是当时易学研究的重要人物,尤其专注于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研究,展现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尽管如此,他在学术界的态度较为强硬,与同时代的其他学派如象数学派的邵雍、周敦颐,以及心学派的程颐存在分歧,甚至与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在《易》学及张载的《西铭》理解上也有不同见解,导致二人关系紧张。

林栗的学术生涯中,一个显著的事件是他与朱熹的公开论辩。当朱熹被召回朝廷任兵部郎官时,林栗与其讨论《易》学与《西铭》,因观点不合,林栗批评朱熹的学问只是拾人牙慧,缺乏原创性,并指责朱熹妄自尊大。这一行为引起了太常博士叶适的不满,叶适上书为之辩护,最终导致侍御史胡晋臣弹劾林栗,林栗因此被外放为泉州知州。

林栗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的《周易经传集解》三十六卷,这部著作在淳熙十二年(1185年)呈献给朝廷,虽然内容丰富,但由于他与朱熹的交恶,此书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重视。林栗的个性被描述为强介有才但性情急躁,他的晚年因攻击名儒而受到一些负面评价,尽管他昔日的雄辩和学术讨论颇为可观。

目录

提要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