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公易说-朱鉴

作品简介

南宋朱熹说,朱鑑编。二十三卷。《通志堂经解》本。朱鑑系朱熹之长孙,以荫补迪功郎,后仕之吏部侍郎,湖广总领。此书《宋志》失载,《宋志补》及《经义考》始载之。原本前有淳祐壬子(1252年)子明《自序》,称先文公有《启蒙》、有《本义》,皆所以发明往圣前贤之意,是编盖取诸门人记录问答之语云。此书所采,为朱熹《易》学专著之外散见于《朱子语类》之《易》说,依经传次序厘为二十三卷。《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朱子注《易》之书,为目有五:曰《易传》十一卷,曰《易本义》十二卷,曰《易学启蒙》三卷,曰《古易音训》二卷,曰《蓍卦考误》一卷,皆有成帙。其朋友论难与及门之辨说,则散见《语录》中。鑑汇而辑之,以成是编。

作者简介

朱鉴是南宋时期的文人,字子明,原籍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后迁居建阳(今属福建省)。

朱鉴的生平经历和成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

个人背景:朱鉴出身于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家庭,他的父亲是朱塾。他因家族的荫补制度而获得官职,成为迪功郎,并最终累迁至湖广总领的职位。
文化贡献:朱鉴在理宗宝庆年间移居建安的紫霞洲,并在所居之地左侧建立了朱熹祠,以纪念理学大师朱熹。这表明他对儒学文化有着深厚的敬意和贡献。
学术著作:朱鉴著有《朱文公易说》和《诗传遗说》,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在易学和诗歌方面的研究和见解。
时代背景:朱鉴生活在宋代,这是一个文化艺术高度发达的时期。宋徽宗时期,内府收藏的法书名画达到了空前的丰富,朱鉴所处的时代对书画艺术的重视为他个人的学术研究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朱鉴是一位具有文化涵养的宋代文人,他的学术成就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表明了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目录

提要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