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檐集-魏学洢

作品简介

诗文别集。明代魏学洢撰。8卷。学洢字子敬,嘉善(今浙江嘉兴)人。魏大中之子,因救其父而有“忠臣孝子萃于一门”之称。是集一刊于钱棻(大中门人),再刊于其弟学濂,是为今本。卷 一为赋,卷二、卷三为诗,卷四至卷八为文。其卷1为赋,有《抒怀赋》、《茅檐赋》、《定志赋》等6首,苦言壮意,时发情怀。余卷为诗、杂著及书启。有清初刻 本、《四库全书》本(据魏学濂再刊本收入)。

作者简介

魏学洢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以其孝道和文学作品而知名。

以下是关于魏学洢的详细信息:

生平背景: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号茅檐,出生于明末的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他是一位出身仕宦家庭的才子,其父亲是名臣魏大中。
文学成就:魏学洢以散文见长,他的《核舟记》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并广泛流传至今。这篇文章也被收录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本中。此外,他还著有《茅檐集》八卷,这些作品都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文风。
个人品质:魏学洢从小表现出懂事和孝顺的特质,七岁便能作诗。在其父魏大中因政治原因被捕时,他不顾个人安危,暗中随父北上京城,企图营救。尽管最终未能改变父亲的悲剧结局,但他的孝心和忠诚感动了时人,被后世尊称为“魏孝子”。
历史评价:魏学洢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对文学的贡献以及他的孝道故事使他成为明末清初备受尊敬的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重要地位,也在道德教化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魏学洢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孝道的典范。他的故事和作品至今仍被人们所铭记和传颂。

目录

提要
茅檐集巻一
茅檐集巻二
茅檐集卷三
茅檐集卷四
茅檐集卷五
茅檐集巻六
茅檐集巻七
茅檐集巻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