渼陂集-王九思

作品简介

十六卷。《续集》三卷。明王九思(1468—1551) 撰。王九思,字敬夫,号渼陂,酃县(今陕西户县)人。明弘治九年 (1496)进士,授检讨,因依附刘瑾而官至吏部郎中。瑾败,降为寿州同知,后勒其致仕。著有 《渼陂集》。是编正集十六卷,系嘉靖十二年(1533)由九思门人王献所刊。续集三卷,系九思晚年罢官以后所作,由翁万达续刻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钱谦益曾评价九思,称“敬夫馆选试《端阳赐扇诗》,效李西涯体,遂得首选,有名史馆中,时人语曰 ‘上有三老,下有三讨’。既而康、李辈出,唱导古学,相与訾警馆阁之体,敬夫舍所学而从之,于是始自贰于长沙矣。敬夫……盛年屏弃,无所发怒,作为歌谣,及《杜甫春游》杂剧,力诋西涯,流传腾涌,关陇之士杂然和之。敬夫《渼陂集》粗有才情,沓拖浅率,续集尤为冗长。李中麓云‘敬夫词曲新奇,得元人心法’。王元美云 ‘敬夫词曲与德涵齐名,秀丽雄爽,康大不如也’。评者以为不在关汉卿、马东篱下。大率康、王皆工词曲,而秦人推其诗文,以为一代师匠,乡曲之言,君子存之而已”。九思倜傥风流,不拘礼节,善歌弹,工词曲,与康海、何景明等称为十才子,又称弘治七子之一。据集前九思自序称“始为翰林时,诗学靡丽,文体萎弱。其后德涵、献吉导予易其习。献吉改正予诗稿,而文由德涵改正者尤多”,则钱氏评价应系实情。盖其平生相砥砺者,在李梦阳、康海二人,故其诗体文格与二人相似,而诗之富健则不及梦阳,文之粗率尤甚于海。乐府乃是其长技,其他皆未称其名也,九思为有明一代著名文人,今亦可称为文学家、词曲大师,前人称许如此,其应名不爽矣。此集今有明嘉靖间刻本传世,现藏北京图书馆。

作者简介

王九思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以诗词创作为主,并有乐工的身份。

以下是关于王九思的具体介绍:

个人背景:王九思(1468~1551),字敬夫,号渼陂,是汉族人,出生于陕西鄠县(今西安市鄠邑区)。他在弘治九年(1496)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后授检讨。
文学成就:王九思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等人在北京相聚讲论,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理念,史称“前七子”。他的诗词作品具有愤慨不平之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
作品影响:王九思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他与康海合作,创作了多首曲坛词,成为曲坛宗匠数十年。他的代表作有《碧山乐府》、《碧山续稿》、《碧山新稿》等,这些作品在当时颇受欢迎,并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个人生活:王九思在官场上遭遇挫折后,选择以重资聘乐工学弹琵琶,转而专注于诗词曲的创作。他的生活中似乎也体现了一种隐逸和超脱的态度。
综上所述,王九思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其人生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面貌和精神追求。

目录

●渼陂集卷一
●渼陂集卷二
●渼陂集卷三
●渼陂集卷四
●渼陂集卷五
●渼陂集卷六
●渼陂集卷七
●渼陂集卷八
●渼陂集卷九
●渼陂集卷十
●渼陂集卷十一
●渼陂集卷十二
●渼陂集卷十三
●渼陂集卷十四
●渼陂集卷十五
●渼陂集卷十六
●渼陂续集卷上
●渼陂续集卷中
●渼陂续集卷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