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蒙引-蔡清

作品简介

十二卷。明蔡清(1452—1508)撰。清字介夫,晋江(今属福建)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曾师从林玭学《易》,尽得其肯綮。其学初主静,后主虚,故以虚名斋。清以善《易》名于时,著有《易经蒙引》、《四书蒙引》,嘉靖八年(1529),其子存远将其书进于朝廷,诏为刊布。万历中追谥文庄,赠礼部右侍郎。事迹载于《明史·儒林传》。该书专以发明朱熹《周易本义》为主,故其体例以《本义》与经文并书。但于《本义》每条之首加一圈以示区别,然而实际上多与《本义》异同。该书不全以朱熹《本义》,但能发明《本义》者莫若该书。今南京图书馆藏有明万历三十八年刻本、北京图书馆藏明林希元重刻本,皆为十二卷本。浙江图书馆藏明葛寅亮评、明末刻本,华东师大藏明末敦古斋刻本,皆为二十四卷。《四库全书》 收入。

作者简介

蔡清是明朝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清源学派的创始人。

以下是他的一些生平经历和学术成就的详细介绍:

早年求学与科举:蔡清字介夫,号虚斋,福建晋江人,生于1453年。他少年时前往侯官(今福建福州)跟随林玭学习《易经》,并尽得其精髓。成化十三年(1477年),考中乡试第一名,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官职与政治生涯:蔡清在明朝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即南京最高学府的校长,这在当时是极为荣耀的职位。他在任期间致力于教育和学术研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术成就与影响:作为明代理学的领袖之一,蔡清创立了清源学派,与其它志同道合的学者共同推动了闽学(福建地区的儒学)的发展。他的学说强调穷经析理,非孔孟之书不读,非程朱之说不讲,代表了当时儒家经典的严格解读和研究。明神宗曾赞其为“八闽文献之宗”,显示了他在当时学术界的重要地位。
个人作品:蔡清的主要作品包括《四书蒙引》,该书是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解读和阐释。此外,他的其他著作和言论也收录于《蔡文庄公集》中。
综上所述,蔡清不仅在学术上有卓越的成就,还对后代的学者和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认为是泉州史上唯一“从祀孔庙”的大理学家,显示了他在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目录

提要
易经蒙引卷一上
易经蒙引卷一中
易经蒙引卷一下
易经防引卷二上
易经防引卷二中
易经防引卷二下
易经蒙引卷三上
易经蒙引卷三下
易经蒙引卷四上
易经蒙引卷四下
易经蒙引卷五上
易经蒙引卷五下
易经蒙引卷六上
易经蒙引卷六下
易经蒙引卷七上
易经蒙引卷七下
易经蒙引卷八上
易经蒙引卷八下
易经防引卷九上
易经蒙引卷九下
易经蒙引卷十上
易经蒙引卷十下
易经蒙引卷十一上
易经蒙引卷十一下
易经蒙引卷十二上
易经蒙引卷十二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