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诗文集。唐刘禹锡撰。三十卷。外集十卷。晚年因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交谊笃厚,世称“刘柳”。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世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颇得民歌风韵。《金陵五题》、《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等咏史怀古之作语言平易,别有寄托,脍炙人口。《聚蚊谣》、《飞鸢操》等寓言诗讽刺时政,发泄积愤,感慨尤深。《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为有名的感慨身世之作。有句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了诗人达观的人生态度。学习俚歌俗调,摹仿民歌所写的《竹枝词》、《杨柳枝词》等,情绪健康开朗,具有浓郁的民歌色彩。刘氏手编《刘氏集略》自选集,以及《杭越寄和集》、《吴蜀集》、《彭阳唱和集》等多种诗文集。然《新唐书·艺文志》等仅著录有四十卷本,约为刘氏身后由他人整理以上诸集而成。至北宋,四十卷集已佚卷二十一至卷三十,剩三十卷。存诗五百多首。宋敏求从各集中辑出诗四百多首,文二十多篇,编为《刘宾客外集》,从而形成今本。《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即此本。卷一至卷二十为文,卷二十一至卷三十为诗。文按赋、碑、论、记、书、表、状、启、集记、杂文十类分编,凡一百九十九篇。诗按杂兴、五言今体、古调、七言、杂体、乐府、送别、送僧、哀挽、悲伤九类分编,凡五百○九首。外集前八卷为诗四百○八首,后二卷为文二十二篇。该本正集三十卷经董弅校过,而外集十卷则未校。此编仍未能收全刘氏作品,如《文苑英华》卷一○四所收《平权衡赋》、卷三四八所收《竞渡歌》(“五月五日天晴明”)、《唐文粹》卷十四所收《三乡驿睹玄宗望女儿山诗有感》等,均失载。有南宋绍兴八年(1138)广川董弅刻本,《四库全书》本,近代刘氏嘉业堂刻本,一九七四年陕西人民出版社据明本影印本,一九七五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排印本。
作者简介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自称籍贯洛阳,但关于其出生地有多种说法,包括江苏徐州、河南洛阳、浙江嘉兴等。他是唐朝时期的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思想家,其家族自称系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刘禹锡在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他早期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并因其才华受到杜佑的器重。后随杜佑入朝,担任监察御史。贞元末年,他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人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政治集团。
刘禹锡的官职生涯几经起伏,历任多个地方的刺史和中央政府的官职,如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最终卒年七十,追赠户部尚书。
在文学方面,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他的诗歌以五言诗见长,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留下了《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方面,他著有《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展现了唯物主义思想。他的作品被收录在《刘梦得文集》和《刘宾客集》中。
总的来说,刘禹锡不仅在文学上成就卓著,他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活动也对唐代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后世传颂,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目录
提要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