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斋杂稿-李曾伯

作品简介

宋代诗文别集。54卷。李曾伯著。该集《自序》称其《杂稿》编于淳祐十二年(1252),《续稿》前编成于宝祐二年(1254),《续稿》后编成于宝祐二年至景定二年(1261)。其子杓尝汇刻三稿。荆州湖北仓使刘籈重刻。今传《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续稿》后十二卷。《四库全书总目》称“集中多奏疏表状之文,大抵深明时势,究悉物情,多可以见诸施用,惟诗词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人牙慧”。诗歌颇有反映现实的作品,如《丁亥记蜀百韵》叙蜀地抗外侮史事,气魄宏伟,言词恳切,充满爱国热情。《登河山万里楼》以“收揽河山入此楼,几年蚡冒古荆州。目穷夕照西沉坠,心到寒江东尽头。历历雄图史南北,纷纷遗恨晋春秋”的诗句,抒写历史上的兴衰变迁,寄慨遥深。有《避暑赋》一篇,述炎暑的酷热,比喻酷吏的可畏,最后以“存乎我之夜气兮,听夫物之秋声”作结,表现了反对苛政的愿望。词多长调,不作绮艳语,自称“愿学稼轩翁”(〔水调歌头〕《寿刘舍人》),颇受辛弃疾的影响。

作者简介

李曾伯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及政治家,以其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成就而闻名。以下是他的一些主要事迹和特点:

字号与籍贯: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原籍为河南的覃怀,南渡后寓居在嘉兴(今属浙江)。
政治生涯:李曾伯通军事,曾任四川宣抚使、湖南安抚使等重要职务,他在各地任职时多有实绩,尤其是在抗击蒙古军队方面表现出色,收复了襄樊等地。他的政治生涯也经历了起伏,因得罪权相贾似道而被撤职,晚年复职,并获赠少保、开府仪同三司。
文学成就:李曾伯在文学上主要以写词著称,其词风慷慨悲壮,善于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他的词作中不乏描写战争、表达爱国情怀的作品,自称愿学稼轩翁(即辛弃疾),在风格和内容上与辛弃疾有相似之处。他的词作在数量上超过200首,以长调为主。然而,由于他的作品议论性较强,有时被认为形象性和含蓄性不足。
代表作品:他的一些著名诗作包括《八声甘州·自和》、《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等,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对时代的感慨以及个人抱负。
历史评价:《四库全书总目》中对李曾伯的评价是“才气纵横,颇不入格”,意指其作品虽具个性,但不完全符合当时文学规范。尽管如此,他的作品仍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并被收录于《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中。
综合来看,李曾伯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他的作品反映了南宋末年士人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感,是研究那个时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目录

可斋杂稿
提要
原序
可斋杂稿卷一
可斋杂稿卷二
可斋杂稿卷三
可斋杂稿卷四
可斋杂稿卷五
可斋杂稿卷六
可斋杂稿卷七
可斋杂稿卷八
可斋杂稿卷九
可斋杂稿卷十
可斋杂稿卷十一
可斋杂稿卷十二
可斋杂稿卷十三
可斋杂稿卷十四
可斋杂稿卷十五
可斋杂稿卷十六
可斋杂稿卷十七
可斋杂稿卷十八
可斋杂稿卷十九
可斋杂稿卷二十
可斋杂稿卷二十一
可斋杂稿卷二十二
可斋杂稿卷二十三
可斋杂稿卷二十四
可斋杂稿卷二十五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