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碧苑坛经》系明末清初全真道龙门派高道王常月的重要宣教经典,龙门派能够在清初出现“中兴”局面,很大程度上跟王常月推行的持戒重律、开坛授戒、炼心养性等措施相关。生死问题是宗教的核心问题,道教也不例外,因而追求“长生久视”就成为了道教道、法、术思想体系的首要目标。王常月在《碧苑坛经》当中也着重探讨了他对“不死”的看法,这反映了全真道在明末清初修道思想上的一种回归,即回归到蒙元时期的修道思想主流上,也是一种正本清源的举措。
作者简介
王常月,法名真蟾,号昆阳,是明末清初时期中国道教内丹派龙门派的重要人物。他出生于明朝万历年间,活跃于明末至清初,对当时及后世的道教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王常月早年出家于湖北武当山,后成为全真道龙门派的传人。在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道教面临诸多挑战,王常月致力于道教的复兴工作,强调内丹修炼与道德修养并重,提倡“三教合一”(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主张道士不仅要修行悟道,还要积极入世,服务社会。
他最为人所知的贡献之一是三次受皇命主持北京白云观的“千日戒期”,即连续三年的大型传戒活动,这极大地提升了道教的影响力,吸引了众多信徒,也使得龙门派在清代初期得以中兴。王常月还著有《龙门心法》等著作,系统阐述了他的道教理论和修行方法,这些作品对后世道教徒的修行有着深远的影响。
王常月的思想和实践,不仅在道教内部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促进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体现了宗教领袖在历史转折时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
目录
卷首
碧苑坛经卷上
碧苑坛经卷中
碧苑坛经卷下
碧苑坛经卷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