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之春-王统照

作品简介

现代散文集。王统照著。上海神州国光社1933年3月初版。收作者1931年春天旅行东北所写的散记20篇。在《自序》中,他说在东北“见过不少的各样的人物,听过些令人难于想象的事情”,所作的笔记,“虽然不是质直的纪事,也有两篇仿佛是在写小说,而感想、议论的文字却也不少。原想利用这样不拘的体裁,可以自由多写一点”,“这里面虽然不是详密的调查,而对于现在想知道一点点东北情形的也不无裨益,我也可以借此作那次旅行的纪念”。他以亲身的经历见闻为题材,反映东北3省的严峻局势:日寇步步进逼,醉生梦死者麻木不仁,下层人民苦难深重,昭示了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性,表达了忧国感时的沉重心情。这是作者印行的第一本散文集,也是他纪实散文的一个开端。他随后的纪行写实散文结集还有《青纱帐》(上海生活书店1936年10月初版)、《游痕》(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9年2月初版)和《欧游散记》(上海开明书店1939年5月初版)等,与本集文风一脉相承。

作者简介

王统照是一位中国现代作家,同时也是新文学运动的先驱和青岛文学的奠基人。

以下是关于王统照的一些详细信息:

个人背景:王统照,字剑三,笔名息庐、容庐,1897年2月9日出生于山东诸城,1957年11月29日逝世。
教育经历:他于1924年毕业于中国大学英文系。
文学贡献:王统照是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与郑振铎、沈雁冰等人一起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他在文学创作和教学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曾在山东大学任教,并且是鲁迅先生的好友和同事。
文学作品:王统照在文学创作上颇有成就,他的作品包括《山雨》、《号声》等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对青岛文学的影响:作为青岛文学的创始人,王统照在青岛的文学活动中培养了大量的文学新人,并通过文艺的力量来表达思想,对青岛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晚年生活:晚年的王统照居住在青岛观海二路49号的旧居,他在照片上题诗表达了对这个地方的情感,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综上所述,王统照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创作者,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生平和作品至今仍受到后人的研究和纪念。

目录

自序
被检察的“小学教员”
小卖所中的氛围
红日旗的车中
生活的对照
老人
人道
植树
单调
风的诅咒
赣第德的世界
诗话
沙城
洮儿河畔
白城子中的投影
夜话
牧马场
神秘的葛根庙
松花江上
坟园中的残照
中央大街之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