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防并开山日记-罗大春

作品简介

本书不分卷,罗大春撰。大春字景山,贵州施秉人。清咸、同间,由行伍历福宁镇总兵,升授福建陆路提督。同治十三年日兵侵台,以巡视台湾大臣沈葆桢奏调,移驻台湾北路,从事后山「开山抚番」工作。所撰日记,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藏有刊本,题为「罗景山台湾海防并开山日记」,未着其他。今既著作者之名,乃略「罗景山」三字。记事始于当年三月,以讫次年八月。初以练兵募勇,延未赴调;直至六月二十日始由泉州东渡,七月十三日自府城抵达苏澳。在后山北路一年零数日,从苏港开路至花莲港,备历艰辛。终以因病开缺,回籍调理。所记以北路「开抚」为经,并纬以对日交涉、筹防以及南路、中路「开抚」之进展;盖尝据沈葆桢抄发疏草及与闽、台其他官员通讯所得,详志其见闻。尤以其中载有沈葆桢「通筹全台大局」一疏为前刊第二九种「福建台湾奏折」(据「沈文肃公致书」所辑)所未见,最为难得之史料。以是评估本书之史料价值,固不限于台湾北路一隅「开山抚番」事。

作者简介

罗大春,字景山,原名大经,是清末名将,贵州省施秉县人。罗大春,一个在晚清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将领,其一生的经历和事迹,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英勇与智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动荡与变迁。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罗大春的生平进行详细介绍:

基本信息

姓名与字号:罗大春,字景山,原名大经。
出生地与时间:他于道光十三年(1833年)出生于贵州省施秉县的施家冲(现城关镇南门村)。
军事生涯

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罗大春以其过人的勇敢和机智,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表现出色。这一历史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之一,罗大春能够在此过程中崭露头角,足以证明其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人物评价

英勇与智慧的象征:通过现有的史料可以了解到,罗大春不仅是一位勇敢的将领,更是一位机智的策略家。他在战场上的表现,无疑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英雄形象。
历史意义

反映时代特征:罗大春的生平和事迹,是中国晚清时期社会动荡、民族矛盾激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他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
纪念与传承

历史记忆的传承:作为清末名将,罗大春的故事和精神在贵州乃至全国范围内被广泛传颂。他的事迹不仅被记载在史书中,也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在民间流传,成为激励后人的重要精神财富。
文化影响

影视作品中的塑造:虽然目前尚未发现有关于罗大春的专门影视作品,但作为清末重要的历史人物,他在未来的文学和艺术创作中具有潜在的挖掘价值。通过对他故事的艺术再现,可以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英雄主义精神。
学术研究

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对罗大春及其时代的深入研究,对于理解中国近代史,特别是晚清时期的军事、政治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学者们可以通过对罗大春生平的研究,探索那个时代的历史真相和发展脉络。
个人品质

勇敢与智慧的结合:罗大春的个人品质,特别是他的勇敢和机智,是他成功的关键。这种品质不仅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值得当代人学习和借鉴的。
综上所述,罗大春不仅是清末的一位杰出将领,更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英雄人物。他的生平和事迹,不仅反映了晚清时期的社会状况和历史变迁,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对罗大春的研究和纪念,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传承英雄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目录

台湾海防并开山日记
附录
后记
本书正文及附录索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