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纪事-吴子光

作品简介

本书分编二卷并四「附录」,吴子光撰。子光字芸阁,原籍广东嘉应州;清道光间,随父渡台谋生,因家于淡水。同治乙丑(四年),举于乡。尝受知于徐宗干,追随久之;应淡水同知陈培桂聘,与修「厅志」。由于一生遭际困厄,所著文集曰「一肚皮集」,以束坡自况。本书即选其中记台事之文,题曰「台湾纪事」。卷一有「纪诸山形胜」、「纪台中物产」、「台事纪略」、「纪台地怪异」、「记台地盂兰会」、「纪番社风俗」及一郑事纪略」等七篇,卷二有「淡水义渡记」、「岸社文祠学舍记」、「沪尾红毛楼记」、「竹堑建城后记」、「重建新埔街文昌祠记」、「游大隘诸山记」、「金广福大隘记」及「双峰草堂记」(一)、(二)等九篇。另选台人及寓台人士传状为「附录一」、评议台湾政事之论说与书札为「附录二」、「淡水厅志」拟稿为「附录三」、乃祖若父家传及其本人别传并「一肚皮集」自序为「附录四」。

作者简介

吴子光是清朝时期广东嘉应州程乡县(今梅县)的人物,后寄籍台湾,于同治三年(1864)甲子科中举。以下是清代吴子光的具体介绍:

个人背景:吴子光出生于清嘉庆廿四年(1819),原籍广东嘉应州,少年时在家乡熟读儒家经典,博览诸子百家著作及稗官野史。他屡试不进,遂于道光十七年(1837)渡台,后寄籍台湾淡水,以课馆为业,暇则以诗文自遣。
艺术成就:吴子光长于诗,尤长骈体。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其诗才横溢,作品风格独特,深受人们喜爱。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职业生涯:同治四年(1865)吴子光中举,受知于台湾道台徐宗干,充幕僚多年。同治七年(1868)应淡水知府陈培桂聘,参与《淡水厅志》之修撰。光绪四年(1878)应聘主讲文英书院。同年,彰化望族三角仔庄吕氏新葺筱云山庄,聘子光设教其中。
别名与称号:吴子光原名儒,字士兴。后因业师宋心珠(名其光)之贶,改今名,号芸阁,别署云壑,晚年自号铁梅老人或铁梅道人。
此外,吴子光还积极参与了当时的社会活动,为台湾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作品和事迹至今仍被后人传颂,成为台湾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

总的来说,吴子光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在清朝时期活跃于台湾文化界,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卓越的教育贡献而闻名。他的作品和事迹至今仍被后人传颂,成为台湾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

目录

●台湾纪事卷一
●台湾纪事卷二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