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清王先谦撰。清人注解《庄子》者,有的博采众说以详解,有的不尽依旧注而附己见。集众者难免繁冗,附己意者有违原旨。王先谦作《庄子集解》,熟悉旧注,参合诸说,互推短长,择其善解而录,取文从简,避免繁杂冗长。上自司马彪注,下至俞樾、郭庆藩之言,都予以斟酌采择。对于陆德明音义,列句读异文录入较多。书中训诂义理并用,随文所适而标注。后世学者对此书较为推重,认为此书既收前人研究成果,又有各家考证之文,使后世学者研究《庄子》,读一书而知众家言。虽然他以一人之见而定取舍,未免有不当之处,但对于一般学者来说,可有启蒙作用。所以此书与郭庆藩《庄子集释》并行于世,是目前流行较广、内容较好的注本。现存湖南思贤书局本、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国学基本丛书》本,还有1954年中华书局重印本。
作者简介
王先谦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对经学和史学有重要贡献。王先谦,字益吾,晚号葵园,世称葵园先生,湖南长沙人,同治四年进士,是清末民初的经世派大学者。以下是具体分析:
学术成就
《皇清经解续编》的贡献:王先谦在江苏学政任上,于南菁书院内设立书局,刊刻了《皇清经解续编》,该书共1430卷,搜集了儒家经典书籍111家、209种,其中包括许多清代学者考订、训释的成果。这项工作不仅丰富了儒家经典的版本和解读,也为后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经学与史学研究:王先谦平生致力于经学和史学的研究,他主张义理考据与经世致用并重,尤其在整理国故方面享有盛名。他的学术研究不仅限于书本知识,更注重实际应用,体现了清末民初学者的特点。
教育贡献
岳麓书院山长:王先谦在中年辞官归里后,潜心讲学,成为岳麓书院最后一任山长。在他的领导下,岳麓书院继续保持了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学术研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监考效率:在历任学政中,王先谦以办事效率高而著称。他能在短时间内批阅大量试卷,且无积压,这种高效的工作方式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
政治生涯
官职经历:王先谦的仕途从湖北提督梁洪胜营的幕僚开始,同治三年中举人,次年成为进士,并在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迁至翰林院侍讲。光绪六年,他被任命为国子监祭酒,并在国史馆、实录馆兼职,还曾担任云南、江西、浙江三省乡试的正副考官。
辛亥革命后的转变:辛亥革命后,王先谦署名遯,这可能反映了他对时代变革的态度和内心的转变。
个人品质
勤勉与高效:王先谦以其勤于政事和办事效率极高而闻名。他阅览文件和写稿的速度极快,监考时能迅速批阅试卷,体现了他勤勉高效的工作态度。
学识渊博:王先谦自幼习经史,师从曾国藩,遍览群籍,对制度名物有深刻的了解。他的学识之广和见识之深,为他赢得了“季清巨儒”的美誉。
社会评价
同行评价:“长沙阁老,季清巨儒,著书满家,门庭广大”,这是长沙近代著名学者和教育家李肖聃对王先谦的评价,从中可以看出他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历史影响:王先谦的学术和教育活动对清代乃至民国时期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学术成果和教育理念至今仍被学者研究和推崇。
此外,可以进一步探讨王先谦的学术思想和教育理念在当代的意义。他的学术追求和教育实践对于现代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仍有启发作用。例如,他在学术研究上的严谨态度和方法,以及在教育工作中的高效管理和人才培养策略,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同时,王先谦的生平也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的变迁和知识分子的境遇,为人们提供了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视角。
总之,王先谦作为清代的一位杰出学者和教育家,他的学术成就、教育贡献、政治生涯、个人品质以及社会评价,共同构成了一个多面的历史人物形象。他的生平不仅仅是一段个人的历史,更是一段时代的缩影,反映了晚清时期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通过深入了解王先谦,人们不仅能够学习到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能够从中汲取到对现代社会有益的启示和智慧。
目录
内篇
內篇第一逍遙遊
內篇第二齊物論
內篇第三養生主
內篇第四人間世
內篇第五德充符
內篇第六大宗師
內篇第七應帝王
外篇
外篇第八駢拇
外篇第九馬蹄
外篇第十胠篋
外篇第十一在宥
外篇第十二天地
外篇第十三天道
外篇第十四天運
外篇第十五刻意
外篇第十六繕性
外篇第十七秋水
外篇第十八至樂
外篇第十九達生
外篇第二十山木
外篇第二十一田子方
外篇第二十二知北遊
杂篇
雜篇第二十三庚桑楚
雜篇第二十四徐無鬼
雜篇第二十五則陽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