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甲乙经-皇甫谧

作品简介

我国现存最早、内容较完整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魏晋时期皇甫谧撰。原10卷,后改编为12卷,128篇。成书于公元256年左右。主要论述脉诊理论、脏腑经络、腧穴部位、针灸法以及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症候、诊断、针疗灸治取穴等。书中认为人体经络是循环往复的,而十二经络又各有通路。分析了人体生理和经络穴位的各种特点,厘定了腧穴654个,其中单穴48个。所有穴位按头、面、四肢、胸、背等解剖部位作了系统介绍,具体指明不同穴位的针刺深度、留针时间和艾灸时间,介绍了针灸的具体操作手法、顺逆宜忌及其它必备知识。注意医德,强调“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神在秋毫”,要“如临深渊,手如握虎”。此书据《素问》、《针经》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书的内容以及作者本人丰富经验编著而成,系统总结了晋以前针灸学的成就,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问世不久,即传到朝鲜、日本等国,被用作医科教材。国际针灸组织亦将其作为确定针灸穴位的参考书。解放后人民卫生出版社曾出版校勘本。

作者简介

皇甫谧是魏晋间的著名医家和学者。皇甫谧,原名静,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出生于安定朝那(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朝那镇),生活在东汉末年至西晋时期。以下是关于皇甫谧的相关介绍:

早年经历:皇甫谧的早年生活充满坎坷,幼年时母亲去世,由叔父抚养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经历了从放荡不羁到最终的学术成就的转变。据记载,皇甫谧二十岁前并不好学,游荡无度,但后来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开始致力于学术研究。
政治背景:皇甫谧生活在一个多事之秋,即东汉末年至西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极为动荡的时代,多个政权如东汉、魏、蜀、吴和西晋相继更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皇甫谧的生活和学术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他在接连不断的政治权力争夺和军事冲突中历经磨难,但依然坚持自己的医学和学术研究。
医学贡献:皇甫谧对中医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针灸领域。他以身试针,不畏艰险,深入研究并实践针灸技术,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医学遗产。他的《黄帝三部》等著作,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术成就:除了医学之外,皇甫谧还是一位博学的学者。他对古代文献有着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儒家经典和历史书籍有独到的见解和贡献。皇甫谧的学术生涯体现了他广博的知识面和深厚的学术造诣。
人物评价:皇甫谧的一生是对知识不懈追求的典范。尽管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仍能坚持自己的学术道路,克服困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皇甫谧的故事激励了无数后来者,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总之,皇甫谧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也是一位卓越的学者。他的生平和成就反映了魏晋时期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文化追求。通过对皇甫谧的研究,人们不仅能够了解古代医学和学术的发展,还能够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文化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目录

提要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