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药学著作。6卷(或18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57年。作者认为汪昂“不临症而专信前人,杂揉诸说,无所折衷,未免有承误之失”,故将汪氏《本草备要》重新修订,保留其合理部分,增改其不足。并补充了一些《本草纲目》所未收载的药物,故名《本草从新》。共载药720种,分11部、52类。
作者简介
吴仪洛是清代的医学家和藏书家,以精研医学和行医为业,在医学界享有盛名。他不仅继承了先世丰富的医学藏书,还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实践,深化了对医学的理解和应用。下面是具体分析:
生平背景
出身与教育:吴仪洛出生于浙江海盐澉浦的一个名医世家。他的家族不仅藏书丰富,而且多为海内稀见的医书,这为他后来的医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游历与学习:吴仪洛曾游历湖北、广东、河北、河南等地,并在四明(今宁波)停留数年,期间进入天一阁苦读医籍,其医学造诣因此日益精深。
医学成就
《本草从新》:《本草从新》是吴仪洛的代表作,该书对汪昂的《本草备要》进行了增补和更正,补入药草近300种,其中包括首次记载的冬虫夏草、太子参等药物。他还对这些药物的性味、主治功用进行了详细注解,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成方切用》:《成方切用》搜集了过去和当时的成方1300余首,不仅阐释了方剂的意义,还详述了加减变化,成为医家临诊时的重要参考书籍。
《伤寒分经》:《伤寒分经》是对《伤寒论》的字句进行详细注释并阐述其蕴义的著作,展现了吴仪洛深厚的医学理论功底和临床实践经验。
其他著作
《一源必彻》与《四诊须详》:这两部作品虽然多已散佚,但从书名可以推测,它们可能涉及医学理论的深入探讨和诊断方法的详细论述。
《杂症条律》与《女科宜今》:这两本书分别讨论了杂病的治疗规范和当代妇科疾病的适宜治疗方法,体现了吴仪洛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兴趣和专业能力。
学术贡献
药物学:吴仪洛对药物学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对《本草从新》的编写,不仅丰富了药物种类,还提高了药物应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他对药物性味、主治功用的注解,为后世药物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
方剂学:《成方切用》的编纂,为中医方剂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促进了方剂学的发展和应用。
临床医学:吴仪洛的临床实践经验,尤其是在《伤寒分经》中对《伤寒论》的深入解读,为临床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除了以上对吴仪洛的分析外,下面还有一些补充信息:
吴仪洛的学术成就不仅局限于医学领域。据记载,他还著有《周易注》和《春秋传义》,这些作品表明他在儒学经典方面也有所研究,尽管这些著作已经大多散佚。
吴仪洛的一生不仅是医学实践的典范,也是学术研究的楷模。他的生涯告诉人们,无论在哪个领域,广泛的知识储备和深入的研究都是成功的关键。
总的来说,吴仪洛是清代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不仅在药物学、方剂学和临床医学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还通过自己的著作影响了后世的医学发展。他的学术精神和医学成就值得深入探究和学习。
目录
原序
本草从新凡例
药性总义
卷一草部
卷二草部
卷三草部
卷四草部
卷五草部
卷六草部
卷七木部
卷八木部
卷九木部
卷十果部
卷十一菜部
卷十二谷部
卷十三金石部
卷十四水部
卷十五火土部
卷十六禽兽部
卷十七虫鱼鳞介部
卷十八人部
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