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纪事本末-李有棠

作品简介

清末李有棠撰。五十二卷。李氏究心辽、金历史,于著《辽史纪事本末》同时,撰成是书。全书分正文、考异二部分,正文俱本正史,列有帝基肇造、克辽诸路、张邦昌之僭、熙宗刑政得失、河决之患等五十二专题。考异占全书大半,参以《大金国志》、《金节要》、《金志》、《金盟本末》等五百余种史籍,对人名异同、地理沿革、史实纷歧爬梳考订,提供线索,以纠正《金史》之舛误,颇见功力。卷首有纪年表、帝系考,末附引用书目,便于索检。然全书译名悉从乾隆《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与旧史歧异,正文年代亦有误,是为欠缺。光绪二十九年(1903),由江西学政吴士鉴将此书与《辽史纪事本末》奏荐,得朝廷嘉奖。初刊与《辽史纪事本末》合为《辽金史纪事本末》。

作者简介

李有棠是清代末期的历史学家,以其对辽史和金史的研究而闻名。他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周江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尽管出身并不显赫,但李有棠自幼聪明过人,对学问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追求。通过不懈的努力,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曾以第三名的成绩考入袁州府学成为附生(即秀才),并在后来的考试中屡获佳绩。

关于李有棠的详细介绍如下:

学术成就:李有棠的主要学术成就在于他对辽史和金史的研究。他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广泛搜集和整理资料,对这两段历史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和编纂。他的代表作《辽史纪事本末》和《金史纪事本末》被认为是研究辽金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来的学者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这些著作中,李有棠不仅梳理了历史事实,还对各种史料进行了详细的考辨和解释,力求还原历史的真相。

个人经历:在取得学术成就的同时,李有棠的个人生活也颇具传奇色彩。他曾短暂地担任过峡江县训的官职,但由于家庭原因,他最终选择放弃仕途,回家侍奉年迈的祖母和母亲。这一决定体现了他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孝道精神,也是他“学而优则仕”的人生信条的真实写照。

藏书爱好:李有棠还是一位藏书家。他不惜重金从各地收集了大量的书籍,并在自家宅旁建立了专门的藏书楼。这些藏书为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反映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他还与家人一起研习书中的知识,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

作品特点:李有棠的作品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扎实的史学功底而著称。他的著作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充分显示了他的学术才华和深厚的学识。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和赞誉,并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

学术影响:李有棠的学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著作中,还表现在他对后世的影响上。他的研究成果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推动了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他的姓名被列入了《中国名人大辞典》,成为后人学习和敬仰的对象。

社会地位:尽管李有棠在学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他的社会地位并不显赫。他的生活相对简朴,没有过多的物质追求。他更注重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学术上的贡献。这种淡泊名利的态度也是他人格魅力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李有棠是一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历史学家,他的主要成就在于对辽史和金史的研究。他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值得人们学习和尊敬。

目录

卷一 帝基肇造
卷二 太祖建国
卷三 克辽诸路
卷四 燕云弃取
卷五 太宗灭辽
卷六 太宗克汴
卷七 宋帝北迁
卷八 张邦昌之僭
卷九 攻取中原
卷十 南侵江浙
卷十一 规取陇蜀
卷十二 刘豫之立
卷十三 征抚西夏
卷十四 高丽宾服
卷十五 宗翰军谋
卷十六 宗望战事
卷十七 舍音宗幹辅政
卷十八 熙宗刑政得失
卷十九 达兰构乱
卷二十 宗弼兵略
卷二十一 田之狱
卷二十二 秉德唐古辩谋逆
卷二十三 海陵淫暴
卷二十四 太宗子孙之戮
卷二十五 萧裕乱政
卷二十六 契丹诸部之叛
卷二十七 海陵南侵
卷二十八 李通奸佞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