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徧行堂集》是澹归和尚(1614-1680)所作的诗文集。禅师世寿六十有七,僧腊二十有九,所收诗文,大约起于清顺治九年即明永历六年,迄于康熙十九年作者逝世,实乃禅师佛门生涯的完整记录。据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清代文字狱档案》第三辑,《徧行堂集》数番由乾隆钦定为“语多悖谬,必有毁弃”的禁书,甚至连其墨迹碑石亦不容存世,一律“椎碎推仆,不使复留于世间”。今观集中,并无直接针砭清室的文字,作者生前曾将一些语“涉激愤,不宜广示于人”及“不和平”的内容删除(前集卷二十四《与陈季长太史》),显然已有意回避。但是作为一个明朝遗民,一个旧政权的直臣,淡归诗文中不可避免地会流露出故国之思和家国之恨,所谓“悖谬”文字,当然是指这些内容。除去大量的化缘阐道文字外,今天最值得珍视的是尺牍与记传部分,其中记载抗清赴死的瞿式耜、何腾蛟、张同敞、李元胤、李永茂等人事迹,篇篇“叙述沉痛,凛凛有生气,故犯清廷之忌”
作者简介
澹归和尚,原名金堡,字道隐,法名今释,是一位文武双全的爱国僧人。
澹归和尚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是浙江仁和(今属杭州市)人。他在明朝崇祯年间考中进士,官至给事中。澹归和尚不仅精通诗词、书法,尤其擅长草书,而且他还是一位深明大义的爱国僧人,忧国忧民,常以诗文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在南明抗清失败后,他在桂林出家,成为佛教曹洞宗的僧人。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儒学生员到政府官员,再到抗清的南明诤臣,最终出家为僧,他的人生转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动荡和个人的选择。澹归和尚的主要作品包括《岭海梵余》、《遍行堂集》等,他还参与了《韶州府志》、《曹溪通志》等地方志书的编修工作。
澹归和尚的故事和贡献,至今仍然被后人铭记和研究,他的生平和作品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目录
徧行堂集序
徧行堂集叙
徧行堂集卷一
徧行堂集卷二
徧行堂集卷三
徧行堂集卷四
徧行堂集卷五
徧行堂集卷六
徧行堂集卷七
徧行堂集卷八
徧行堂集卷九
徧堂集卷十
徧行堂集卷十一
徧行堂集卷十二
徧行堂集卷十三
徧行堂集卷十四
徧行堂集卷十五
徧行堂集卷十六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