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明黄淮、杨士奇等辑。三百五十卷,无序。明永乐十四年(1416)内府刊本。黄淮是洪武(1368—1398)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永乐(1403—1424)初曾直文渊阁,历翰林编修、侍读、左庶子、右春坊。仁宗即位(1424),擢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次年进少保户部尚书,仍兼大学士。杨士奇,永乐初年历翰林编修、侍读、左中允。仁宗即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进少保、少傅,并兼兵部尚书。宣德三年(1428)进少师。本书辑周至元(前1122年—1367)历代名臣奏议,于宋尤详。内按事类分门,有君德、圣学、孝亲、敬天、郊庙、治道、法祖、储嗣、内治、宗室、经国、守成、都邑、封建、仁民、务农、田制、学校、风俗、礼乐、用人、求贤、知人、建官、选举、考课、去邪、赏罚、勤政、节俭、戒佚欲、慎微、谨名器、求言、听言、法令、慎刑、赦宥、兵制、宿卫、征伐、任将、马政、荒政、水利、赋役、屯田、漕运、理财、崇儒、经籍、图谶、国史、律历、谥号、褒赠、礼臣、巡幸、外戚、宠倖、近习、封禅、灾详、营缮、弭盗、御边、夷狄等门、其中“治道”一门有御史王朗上疏魏文帝育民者刑疏等目;“法令”一门有廷尉张释之与汉文帝奏对、魏征谏止太宗滥罚等目;“慎刑”一门有路温舒上书汉宣帝尚德缓刑等目。
作者简介
杨士奇是明朝初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学者,他历经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五朝,担任内阁职务四十余年,其中首辅之职达到了二十一年之久。
杨士奇(1366年-1444年),字士奇,号东里,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自幼丧父,随母亲改嫁后姓罗,但后来恢复杨姓。早年因精通史学被推荐入翰林院,成为编纂官,参与编修《明太祖实录》。在靖难之役后,朱棣即位为明成祖,杨士奇因其不涉及政治权利而得以留任,并成为明朝历史上首任内阁成员之一。他在朱棣北巡和出征蒙古时辅佐太子监国,逐渐在朝中占据重要地位。
杨士奇的政治生涯在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达到顶峰,与杨溥、杨荣并称“三杨”,他们共同开启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创造了明朝的一个高峰期。在他的辅佐下,明朝实现了国家的稳定与繁荣。杨士奇的政治才能得到了历代皇帝的高度信任和尊重,尤其是在明仁宗和明宣宗期间,他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他主张平等对待天下万物,提倡慢慢体恤和加以爱戴,这样才能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快乐,从而使得国家发展的趋势逐渐提升。
然而,杨士奇的晚年并不顺遂,他的儿子杨稷屡次犯错,最终令他郁郁寡欢,在忧虑中结束了一生。尽管他在教育子女方面有所不足,但他的政治成就和对明朝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死后被追赠太师,谥号“文贞”。
目录
提要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