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八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一。“后周”之谓,源于卢思道所作《兴亡论》;仅以史称,以别国号,固无实义。然清《四库全书》编撰者唯以令狐德棻《国史》但曰“周书”,而指梅鼎祚以“后周”名集为“失于刊正”,与古来史家有违。收中所录宇文氏一代之文,不过八卷;而庾信一人乃居五卷,次则王褒撰著尚十八篇。苏绰曾受命作大诰,宣示群臣,命当世文章咸依此体。观本书所载一代诏敕,大抵温醇雅令,有汉魏遗风,少齐梁绮艳之习。而庾信集中《春赋》,《镫赋》之类,在梁旧作居多,其入北以后诸篇,亦皆华实相扶,风骨不乏。是为六朝靡丽之风,极而将返,实至周而一小振。此书有《四库全书》本。
作者简介
梅鼎祚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传奇作家,以其丰富的文学作品和对当时文坛的贡献而知名。具体介绍如下:
个人背景:梅鼎祚(1549年-1615年),字禹金,号汝南,别号无求居士、胜乐道人等。他出生在安徽省宣城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梅守德是明代名宦。
学术生涯:梅鼎祚自幼才学出众,曾受教于郡守罗汝芳门下。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成为贡士,并受到申时行、王锡爵等人的举荐。他曾游历北方,但最终选择辞官归隐,筑有藏书楼“天逸阁”,并以词曲自娱。
文学成就:梅鼎祚一生著作颇丰,其作品涵盖诗文、小说、文学批评等多个领域。他的部分作品包括《皇霸文纪》、《隋文集》、《南齐文纪》、《北齐后周文纪》、《释文纪》、《古乐府》等。
社交圈:他与当时的许多名士如汤显祖、沈璟、王世贞、汪道昆、陈继儒等都有交往,这些交流对他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梅鼎祚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在当时文化圈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后世学者研究,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录
提要
后周文纪卷一
后周文纪卷二
后周文纪卷三
后周文纪卷四
后周文纪卷五
后周文纪卷六
后周文纪卷七
后周文纪卷八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