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诗文合集。本书鲁迅没有编完即因病中止,后由许广平编定,印入1938年出版的《鲁迅全集》内,计有诗文90篇和附录6则。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本书时,在原来基础上扩大重编,共收文章126篇,另外编有两个附录部分:第一部分是1898年至1902年的诗文17篇;第二部分是1919年至1936年间所拟的启事、广告、说明等23则。这些诗文除一部分系从原稿录入外,其余发表在《浙江潮》、《河南》、《小说月报》等报刊上。本书书名是鲁迅自己拟定的,是继《集外集》之后收集到的未载入其它各文集中的作品,故名《集外集拾遗》。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山,后来又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和民主战士。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并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出生在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幼年接受旧式私塾教育,后因家庭经济困境,不得不承担起生活的重担,但他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成功获得了公费赴日本留学的机会,先是在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后转入仙台医科专门学校,最终因为深刻认识到医学救不了中国的灵魂,转向文艺创作和思想启蒙工作。
1918年,鲁迅以“鲁迅”这一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小说、散文和杂文,其中包括《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小说集,以及大量尖锐深刻的杂文,这些作品深刻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唤醒民众的思想觉醒,并倡导了新文化运动的诸多理念。
鲁迅除了文学创作外,还在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文字风格犀利,批判力度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革新,被誉为“民族魂”。
在国际上,鲁迅的作品和思想也在韩国、日本等地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所研究和敬仰。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评价鲁迅,指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目录
“言词争执”歌
《北平笺谱》序
《奔流》凡例五则
《比亚兹莱画选》小引
《不走正路的安得伦》小引
《城与年》插图本小引
《浮士德与城》后记
《何典》题记
《解放了的堂吉诃德》后记
《近代木刻选集》(2)小引
《近代木刻选集》小引
《静静的顿河》后记
《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序言
《十二个》后记
《拾谷虹儿画选》小引
《苏俄的文艺论战》前记
《铁流》编校后记
《未名丛刊》与《乌合丛书》广告
《文艺连丛》
《新俄画选》小引
《艺苑朝华》广告
《译文》终刊号前记
《引玉集》后记
《游仙窟》序言
《争自由的波浪》小引
哀范君三章
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
报《奇哉所谓》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