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三十八卷。明王守仁 (1472—1529)撰。王守仁,字伯字,自号阳明子,浙江余姚人。弘治十二年 (1499)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兵部,因忤刘瑾,杖阙下,谪贵州龙场驿丞,起为南刑部主事,累官至南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号文成。著有《阳明乡约法》(已著录)、《阳明全书》。阳明著述本各自成书。于隆庆六年(1572)谢廷杰合梓以传,书前有徐阶序。共三十八卷,首编语录三卷为 《传习录》。次文录五卷,皆杂文。别录十卷,为奏疏、公移之类。外集七卷,为诗与杂文。续编六卷,则是文录所遗漏,又搜辑编刊的。集后又附以年谱五卷,世德记二卷,也是钱德洪与王畿等编纂。王守仁虽然是一位大儒,但他的诗文创作均有功力,其初从李、何唱和,逐渐形成其诗调俊爽自然的风格。其诗感情较为浓郁,兴寄较为深长,擅于水到渠成地以结句点明主题。如《登阅江楼》中 “登临授简谁能赋,千古新亭一怆情。”不仅清雅而且颇多联想。其文亦写得畅达俊爽。如后世所传诵的《瘗旅文》,是他谪居龙场驿丞之时为客死异乡的陌生人所写的祭文。文意凄凉,催人泪下,颇有些艺术魅力。本集在明代末期版本佚失,以后有多种选本流行于世,但都缺略,不及此本完备。
作者简介
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同时也是心学集大成者。他创立了阳明心学,主张“心即理”、“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
王阳明出生于浙江余姚的一个书香世家,是明代成化年间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立下赫赫战功。他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阳明心学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儒学发展,而且对东亚地区的文化和思想界也有着深远影响。
《传习录》作为王阳明的主要哲学著作,辑录了他与弟子之间的问答对话以及书信往来,详细记录了他的心学观点及其实践方法,是研究王阳明心学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书中体现了王阳明对于儒家经典的独特解读和创新性发展,尤其强调道德实践与认知活动的内在统一性,倡导通过内心的自我省察与道德践履来实现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和社会秩序的和谐。
目录
语录
传习录上
传习录中
传习录下
文录
文录一
文录二
文录三
文录四
文录五
别录
别录一
别录二
别录三
别录四
别录五
别录六
别录七
公移一
公移二
公移三
外集
外集一
外集二
外集三
外集四
外集五
外集六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