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纪事本末-袁枢

作品简介

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南宋袁枢撰。宋朝之前,中国史书不外两种,即编年、纪传二体。前者以年为纪,后者以人为主。虽各有所长,但都不善记事,“或一事而隔阅数卷”;“或一事而复见数篇”。袁枢喜读司马光《资治通鉴》,但苦其浩博。有时一事延续数年,如果想要知其全貌,便要翻阅数卷。为解决这个困难,便以事件为中心,把分散的史料集中起来,按照《通鉴》原来年次,抄上原文和司马光的论,并起一题目,共编纂239个条目,另有附录66事,附在各条目之后,以类编纂,辑成一书。起自“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征淮南”,记载1360余年的史事。由于每事一篇,起迄了然,故称“纪事本末”。全书共42卷。所记305件大小事情,绝大部份是政治、军事事件。涉及经济方面的,只有唐朝两条。一是奸臣聚敛,一是两税之弊。作者开始编撰时间不详,书成约在乾道九年(1173)。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上孝宗。孝宗阅后大为赞赏:“治道尽在是矣”。诏令严州摹印10部(作者时任严州教授),此书因而得以迅速流传。从史料价值方面看,本书内容全部录自《资治道鉴》,没有作者一句话。所收集的也是材料集中的题目,零碎材料,也还要查阅《通鉴》原本,因此其使用价值就受到一定限制。但从史籍的编纂方法来说,却是开创了一种新体裁。另外阅读方便,故事性强,也吸引了不少读者。之后,各种纪事本末体书相继问世,极大丰富了中国史学宝库。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书教下》中赞此书“文省于纪传,事豁编年”。《四库全书总目》也说“数千年事迹经纬明晰,节目详明,一览了然,遂使记传编年贯通为一,实前古之所未见”。此书最早刻本为南宋淳熙二年(1175)严陵郡摹刻本。明末,张溥在《通鉴纪事本末》每一篇后作一论,附在原篇之后,并按原本条目重新析为239卷。此书刊出后,宋42卷本渐为减少。1964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是为最好版本。

作者简介

袁枢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他的生平和成就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努力与才智,也体现了南宋时期学术文化的繁荣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基本信息

生卒年月:袁枢生于1131年,卒于1205年。
字号籍贯:他的字是机仲,出生于建宁建安(今福建建瓯)。
早年经历

文学才能:从小展现出卓越的文学天赋,幼年就能赋诗。
抱负志向:在故乡南桥上题诗表明其远大志向:“玉龙倒悬过寒潭,人在云霄天地宽”。
科举成就

礼部考试:在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袁枢参加了礼部的考试,并取得了词赋第一的优异成绩。
官职任命:因考试成绩优异,被调任为温州判官,并教授兴化军。
学术贡献

史学地位:作为南宋的史学家,袁枢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著作影响:尽管具体的史学著作未在简略信息中提及,但可以推测其学术成果对后世有所裨益。
文化意义

代表南宋学术:袁枢的成就代表了南宋时期学术文化的高水平。
地方荣誉:作为福建建瓯人,他也成为当地历史上值得骄傲的文化名人。
历史评价

后世纪念:虽然搜索结果中没有提供关于后世如何评价袁枢的信息,但一般来说,能够留名史册的学者通常会受到后人的尊重和研究。
除了以上对袁枢的分析外,以下是一些补充信息:

在探讨袁枢的学术生涯时,值得注意的是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这一时期,由于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为袁枢等学者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
考虑到南宋时期儒学的复兴,袁枢的史学研究可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历史事实的考证和道德伦理的阐述。
此外,南宋时期也是中国印刷术发展的黄金时期,书籍的广泛流通促进了知识的普及和学术的交流,这对袁枢的学术研究可能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总的来说,袁枢不仅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生平和学术成就体现了个人才华与时代精神的结合。通过对袁枢的研究,人们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南宋时期的历史文化,还能从中汲取到坚持理想、勤奋学习的精神力量。

目录

御制题宋版通鉴纪事本末
御制通鉴纪事本末题辞
提要
通鉴纪事本末卷一上
通鉴纪事本末卷一下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上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下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上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下
通鉴纪事本末卷四上
通鉴纪事本末卷四下
通鉴纪事本末卷五上
通鉴纪事本末卷五下
通鉴纪事本末卷六上
通鉴纪事本末卷六下
通鉴纪事本末卷七上
通鉴纪事本末卷七下
通鉴纪事本末卷八上
通鉴纪事本末卷八中
通鉴纪事本末卷八下
通鉴纪事本末卷九上
通鉴纪事本末卷九下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上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下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一上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一下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二上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二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