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祖仁皇帝御制亲征平定朔漠方略-温达

作品简介

军事史书。清温达等奉敕撰。温达,姓费莫氏,满洲镶黄旗人。累官文华殿大学士,纂修政治典训,任总裁官。是书成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凡四十卷。所记皆康熙皇帝三次率军平定噶尔丹叛乱事:康熙十六年(1677年),厄鲁特·噶尔丹奉表入贡,康熙赐敕谕,与喀尔喀修好;后来噶尔丹投敌叛国。三十五年(1696年),玄烨亲率六师远征,九月再征塞北,次年二月再次出兵,及至十月,乃廓清大漠、威定边陲,得策妄阿拉布坦献噶尔丹之尸,完成清统一大业。书前载《御制纪略》一篇,书后附告成太学及勒石记功碑文。今存康熙四十七年刻本、1971年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国方略丛书》影印本。

作者简介

温达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官员,历任监察御史、内阁学士、户部侍郎等职。在清代,满族人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官场,成为朝廷的重要官员。其中,温达便是这样一位历史人物。下面将从其个人背景、职业生涯、政治贡献以及历史地位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个人背景:温达属于费莫氏,出身于满洲镶黄旗。作为满洲镶黄旗人,他自然享有一定的特权和机遇,这为他日后的仕途打下了基础。据资料显示,他的出生年份不详,但他活跃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即康熙年间。

职业生涯:温达最初担任笔帖式,这是一种负责文书工作的低级官职。随后,他逐步晋升为监察御史,这是一个负责监察地方官员的职位,显示出他在官场上的能力和皇帝对他的信任。此后,他又历任内阁学士和户部侍郎,内阁学士是皇帝的秘书之一,参与起草诏令,而户部侍郎则是户部的副长官,负责国家的财政事务。

政治贡献:在康熙帝西征噶尔丹期间,温达随军行动,这表明他在军事上也有所贡献,并且得到了康熙帝的赏识。此外,作为户部侍郎,他在管理国家财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康熙十九年(1680年),他还被授予陕西道御史,这是对他能力的进一步认可。

历史地位:温达最终成为了清代的宰相,这是对他长期服务和贡献的最高肯定。在清代,宰相是朝廷中权力最大的官员之一,直接对皇帝负责,参与国家重大决策。温达能够达到这一职位,说明他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出色的表现。

社会影响:作为满洲镶黄旗的成员,温达的成功也反映了清朝初期满洲贵族在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他的职业生涯展现了一个满洲官员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皇帝的提拔,在复杂的清朝官场中稳步上升的过程。

时代背景:温达的生活和工作背景是在康熙年间,这是清朝相对稳定繁荣的时期。康熙帝是一位重视文化教育和科技发展的皇帝,他的治世为官员如温达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评价与争议:虽然温达在清代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但关于他的个人生活和性格特点,史料记载不多,这使得人们对他的评价大多局限于他的官职和职责。

纪念与传承:在现代,温达的名字可能不像其他一些著名的清代官员那样广为人知,但他的故事仍然被学者研究和讨论,作为了解清代政治和社会结构的一个案例。

综上所述,温达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位重要官员,他的职业生涯和贡献体现了当时满洲官员的典型发展路径。从笔帖式到宰相,温达的晋升之路不仅展示了他的个人能力,也反映了清朝初期政治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尽管历史资料对他的个人生活的记载有限,但他在官场上的成就无疑是显著的,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记忆。

目录


圣祖仁皇帝御制亲征朔漠纪略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