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国志-宇文懋昭

作品简介

南宋人宇文懋昭撰(一说为宋、元间人所辑,伪托宇文懋昭)。41卷:凡纪26卷、开国功臣传1卷、文学翰苑传2卷、杂录3卷、杂载制度7卷、许亢宗行程录1卷。前有进书表,末署端平元年(1234)正月十五日(是月十日金亡)。懋昭生平仅有进书表中谓:“淮西归正人”,“偷生淮浦,窃禄金朝”,其它不详。书中称元朝为“大朝”,称元军为“大军”、称元使为“天使”,从这类措词及有关章节内容分析,卷16至卷26以及文学翰苑传等卷,应为元朝人的续貂之作。似为杂采诸书排比而成,是记载金朝始末第一部较为系统的史书,详载金太祖至哀宗九主117年事迹,首尾完具,所载金宋构兵、蒙古启衅、议迁燕京和汴京、册立张邦昌和刘豫、宫阙、职官、舆服、杂色仪制、风俗、宋金誓文等,皆足与他书相参证,间也有可补《金史》等书之缺。文学翰苑传皆录自元好问《中州集》中小传而略加删削,许亢宗行程录则抄自《三朝北盟会编》。是书记事、叙事、称谓、论述多有舛误,如谓经童拜相、监女为妃、元与女真同为靺鞨而别有朦骨(蒙古)等。人物传记亦多阙如。有四库全书、扫叶山房、万有文库等版本,以中华书局1986年校证本最为实用。

作者简介

宇文懋昭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历史人物。他因撰写《大金国志》而知名,这部作品是记述金朝始末的较为系统的史书。然而,关于宇文懋昭的生平细节,除了他本人在进书表中提及“偷生淮浦,窃禄金朝”外,其他信息并不详尽。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宇文懋昭及其著作《大金国志》:

个人背景

身份与经历:宇文懋昭自称为“淮西归正人”,这表明他可能原为金人,后投宋。宋朝授予他承事郎、工部架阁的职位。
学术贡献:宇文懋昭的主要学术贡献是撰写了《大金国志》,这是一部详细记载金朝历史的史书,对后世研究金朝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大金国志》概述

内容与结构:《大金国志》共有四十卷,系统地记述了金朝的历史。该书内容包括金国的兴起、发展以及最终的衰亡过程。书中还包含了金国的世系图和年谱等辅助性资料,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版本流传:据研究,现存最早的《大金国志》版本为清嘉庆二年(1797年)的重刻本,而在此之前,该书主要以钞本的形式流传。清末藏书家章钰曾指出存在元刻本,但已亡佚。现存较早的钞本有三种,分别藏于不同的图书馆或私人收藏中。
学术争议

作者真实性问题:尽管《大金国志》旧题宇文懋昭撰,但有学者推断,作者可能是托名。这意味着宇文懋昭是否真的是《大金国志》的作者,还存在疑问。
成书时间争议:《大金国志》的成书时间也存在争议。根据进书表的时间,该书于南宋端平元年(12234年)或略晚成书,但考虑到金朝灭亡的时间,这一成书时间似乎过于仓促,令人怀疑其真实性。
文化影响

茶食文化的记录:宇文懋昭在《大金国志》中不仅记述了政治军事史,还涉及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例如,他在书中提到了“茶食”,这是指当时的一种饮食文化,包括糖果、脯饵、糕点之类的零食。这一记录为后人了解金朝的饮食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历史地位

在中国史学中的地位:宇文懋昭通过《大金国志》为中国史学贡献了宝贵的资料。尽管存在一些争议,但他的工作对于研究金朝乃至整个中国北方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学的贡献:《大金国志》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对于研究宋代以及金朝的文献学也有重要贡献。它的不同版本和流传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书籍的传播和保存方式。
总之,宇文懋昭是一位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他的主要成就是通过撰写《大金国志》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尽管关于他的个人信息和作品的真实性存在一些争议,但他的贡献在中国史学研究领域仍然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大金国志》的研究,人们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金朝的历史,还能窥见当时社会的文化和生活面貌。

目录

卷首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