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平二州地名记-顾炎武

作品简介

地名志。明末清初顾炎武撰。残一卷。炎武有《天下郡国利病书》已著录。是书约写于作者游历京师永平府、山海关和蓟州期间(即顺治末,康熙初)。营州泛指辽水以东至朝鲜地。平州为清永平府地。炎武游永平时,“郡人以志属之,炎武未应其求”,因摭古营、平二州故实,纂为六卷。题名为《营平二州史事》。今书已佚。 《四库提要》称“此本出自惠栋红豆斋,惟载二州古地名,至五代而止。仅一卷”。可能为其六卷之一。一万六千余字。载自陶唐以来古地名,诸如碣石、孤竹、首阳山、山戎、令支、义矩等二百余个。该书当是作者随笔杂钞,失之删削。然炎武娴于地理,其所纂述多有根据。书虽残缺,但对研究上述二地历史地理,仍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四库全书》本。

作者简介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被誉为清学的“开山始祖”。

顾炎武,原名绛,字忠清,后因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而改名为炎武,字宁人。他还有别名继坤、圭年,自署蒋山佣。顾炎武于1613年7月15日出生在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的一个名门望族。他的家族有着显赫的历史,其高祖、曾祖、祖父都被载入《明史·列传》。

顾炎武一生辗转多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他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经学、史学、地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他提倡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反对空谈心性,主张实用主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其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称他为亭林先生。

此外,顾炎武与王夫之、黄宗羲并称为清初“三大儒”,他们三人被公认为清初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顾炎武被批准从祀文庙,这是对他学术成就的最高认可。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更是盛赞顾炎武“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表明他在学术和教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总的来说,顾炎武不仅在学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思想和著作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学者。

目录

提要
营平二州地名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