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沈阳纪程-潘祖荫

作品简介

清潘祖荫撰。1卷。潘于同治六年 (1867)以工部侍郎奉命赴盛京勘验福陵牌楼工程,以往返途中日记成是书。其中多有满族兴起时之史事轶闻。有同治刊本及《辽海丛书》本。

作者简介

潘祖荫是清代著名的官员、书法家和藏书家,享有极高的文化成就和影响力。具体如下:

生平简介:潘祖荫生于1830年,卒于1890年,字东镛,小字凤笙,号伯寅,亦号少棠、郑盦,斋名攀古楼、滂喜斋。他出生于江苏吴县(今苏州),是大学士潘世恩的孙子,内阁侍读潘曾绶的儿子。
科举成就:在咸丰二年(1852年)的科举考试中,潘祖荫以探花的成绩被授予编修职务,这标志着他在学术和政治生涯上的显著成就。
官职经历:潘祖荫历仕咸丰、同治、光绪三朝,担任过多个重要官职,并入直军机处,成为晚清中枢的重要大臣。
文化贡献:作为一位书法家和金石学家,潘祖荫对文化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贡献。他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被后世所推崇。同时,他还是一位著名的藏书家,其收藏的古籍和文物极为丰富,对后世的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收藏成就:潘祖荫是清代“吉金”鉴藏的关键人物之一,他收藏的大盂鼎和大克鼎是西周青铜器中的重器,与毛公鼎并称为“海内三宝”,显示了他在文物鉴赏和收藏方面的卓越眼光。
综上所述,潘祖荫不仅在政治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在文化艺术方面也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的生平和作品至今仍受到研究和赞赏。

目录

●沈阳纪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