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姚廷遴著。所记起于明崇祯元年(1628),止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姚为上海人,先任县吏,继为乡农,深知民间疾苦。在其笔下,或记县官肆虐,如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年初,连续三月,多雨歉收。知县涂贽征粮甚迫,百姓无措,多借营债,如稍缓付,便被吊打,惨状万千,破家者甚多。或叙年岁半歉,如崇祯十五年(1642)春,出现严重饥馑惨状,大家小户俱吃豆麦,面皆菜色,有将榆树皮做饼食,并蚕豆叶亦炒食,掘草根茅根大把食之。对此七十年间气象变化之实录,为研究上海气象史重要依据。如康熙三十五年(1696)六月初一,上海出现大风潮,大雨竟日,河中皆满,至夜更大。宝山至九团,南北二十七里,东海岸起至高行,东西约数里,半夜时水涌丈余,淹死万人,牛羊鸡犬倍之,房屋树木俱倒。灾情发生后,陈知县面对哀鸿遍野,麻木不仁,百姓上告无路。
作者简介
姚廷遴是明代的一个史学家,他的主要作品是《历年记》。姚廷遴出身于浙江慈奚的官宦家庭,后迁至上海。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变故,早年失去亲人,家境中落,曾做过县吏、务农、教书,备尝兵火灾害之苦。姚廷遴的作品《历年记》详细记载了他从出生到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的所见所闻,包括明清易代期间的社会制度变化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姚廷遴进行详细分析:
早年经历与家庭背景
官宦家庭出身:姚廷遴出生于浙江慈奚的一个官宦家庭,这样的家庭背景为他日后的学术道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早年丧亲家境中落:姚廷遴在早年失去了亲人,家境也因此中落,这些经历可能对他的性格和世界观产生了影响。
职业与生活经历
涉足多种职业:姚廷遴曾做过县吏、务农、教书等多种工作,这些丰富的经历使他对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备尝兵火灾害之苦: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姚廷遴亲身经历了兵火和灾害的痛苦,这些经历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增加了其历史记载的真实性和深度。
主要作品《历年记》
记录个人经历:《历年记》从姚廷遴的出生之年开始,一直到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详细记录了他70年的所见所闻。
反映社会变迁:《历年记》不仅记录了姚廷遴的个人经历,还详细描绘了明清易代期间的社会制度变化,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对社会的影响
见证历史变迁:作为一个生活在明清易代时期的读书人,姚廷遴见证了这一历史时期的重大变迁,他的作品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传承历史文化:通过《历年记》,姚廷遴将自己的见闻和思考传承下来,对后世研究明代及清代初期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可以探讨以下信息:
时代背景:姚廷遴生活的崇祯年间,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明朝末年的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加剧,导致了灾荒和战乱频发。这为姚廷遴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
个人品质:尽管早年丧亲家境中落,但姚廷遴依然坚持读书学习,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历史意义:《历年记》作为一部史学著作,对于研究明代晚期到清代初期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帮助人们更全面地理解那个时代。
综上所述,姚廷遴不仅是明代一个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史学家,而且他的作品《历年记》为人们提供了了解明清易代社会变迁的重要资料。通过对姚廷遴的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以及一个普通人是如何在动荡的时代中生存和记录历史的。
目录
序
历年记自叙
历年记上
历年记中
历年记下
续历年记
记事拾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