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政史拾遗-刘以芬

作品简介

民国缔造之初,事变迭起,民无宁日,历十余年而未已。穷源竟委,根事实而为纪载,奋直笔以定功罪,使后之人有所取鉴,诚修史者之所有事。然其中人事浩繁,或隐秘而难钩其玄,或错综而莫提其要,益以世论纷纭,各阿所好,是非真伪,尤易混淆,操觚者辄引为病。余才力浅薄,不敢以马、班自任,惟其时适旅居旧都,又厕议席,秉笔政有年,于政党之离合斗争、国体之存亡关键、当局之便私毁法、武人之交哄自亡,或曾躬历其间,或出朋侪告语,或经多方探访,稍能洞其底蕴而明其真象。

作者简介

刘以芬是民国时期撰写《民国政史拾遗》的作者。

《民国政史拾遗》是一部记录了民国初期政治事件的笔记小说,由刘以芬所撰写。这部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还体现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和批评精神。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

作品背景与价值

历史背景:《民国政史拾遗》诞生于民国缔造之初,这是一个事变迭起、民无宁日的时代背景之下。作者刘以芬通过自己的笔触,记录了这一时期的政治斗争、社会变革和人民生活,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文学价值:作为一部笔记小说,它不仅记录了历史,还融入了作者的个人见解和情感色彩,使得作品既有史料的价值,又不失文学的魅力。这种独特的叙述方式,使其在民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生平与创作动机

个人经历:刘以芬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他不仅亲历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还曾参与政治议席,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体验。
创作动机:刘以芬撰写《民国政史拾遗》的动机,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记录和剖析这一时期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现象,为后人提供历史的借鉴;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时代变革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社会的关切。
作品内容与特点

内容丰富:《民国政史拾遗》涵盖了民国初期至十七年间的政治事件、政党斗争、国体存亡等重要议题,以及作者对于这些事件的个人见解和分析。
写作特点:刘以芬在作品中采用了拉杂而纪存之的方式,即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杂乱无章地记录下来,这种写法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真实性,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真相的追求和尊重。
作品影响与意义

历史影响:《民国政史拾遗》作为一部记录民国初期政治历史的重要文献,对于研究那一时期的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和不同的视角。
现实意义:通过对过去政治斗争和社会现象的记录与剖析,刘以芬的作品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判断。
综上所述,刘以芬的《民国政史拾遗》不仅是一部记录民国初期政治历史的重要作品,更是一部融合了作者深刻见解和情感色彩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容和深远的意义,成为了民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佳作,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品味。

目录

○自序
◎宋教仁一死所关
◎十六议席取得议长
◎议长原采是阁员长官
◎袁世凯大有造于岑春煊
◎袁世凯之欺人语
◎袁世凯帝制运动之开始
◎袁世凯无如梁任公何
◎汤济武之豁达语
◎反袁派长期计划
◎马厂起义与梁汤
◎徐树铮排斥进步党
◎进步党失败原因
◎研究系之来龙去脉
◎新国会选举丑剧
◎另一曹锟贿选案
◎郑孝胥拒入段阁
◎进步党与段祺瑞之凶终
◎冯国璋失败原因
◎徐世昌操纵时局
◎皖系何以失败
◎汤化龙与刘崇佑
◎汤济武先生之被刺
◎黎元洪与法统问题
◎双十节就职之三总统
◎国会之双包案
◎民八国庆日之福州
◎萨镇冰与张作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