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十卷。明末清初钱士馨撰,字稚拙,号稚农。浙江平湖县人,贡生出身,生卒年月及事迹不详。钱曾发愤研究经史,多所撰述,着有《赓笳集诗》。晚年入京师,遇甲申之变,后见《国变录》、《甲申纪变》、《国难记》、《闻见纪略》、《变纪确传》、《燕都日记》、《再生录》等书凡十余家,颇不满意,便“博搜闻见,勤咨与难诸贤”,自丁亥(1647年)至癸巳(1653年)之秋,更七载而着成《甲申传信录》一书。《甲申传信录》记事内容丰富,卷一为《睿谟留憾》,记癸未(1643年)秋至甲申(1644年)崇祯帝亡国自缢事。卷二为《疆场裹革》,记秦、晋、燕明朝诸臣死于农民起义事者,如孙传庭、傅宗龙、段复兴等,及李自成、张献忠攻城略地事情。卷三为《大行骖乘》,列甲申之变京师死事诸臣姓氏及身亡经过。卷四为《跖脯遗脔》,记李自成进京后对故明官僚士大夫追赃镇压事。卷五为《槐国衣冠》,记李自成设官分职,除授京省各官。卷六为《赤眉冠略》,记李自成起义始末。卷七为《董孤剩策》,记甲申楚、豫、燕、齐事略,李自成克开封、保定等城。卷八为《桑郭余钤》,记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事。卷九为《戾园疑迹》,记伪太子案始末。卷十为《使臣碧血》,记弘光使臣左懋第出使清廷被害。《甲申传信录》为记事本末体,各卷或有用日记体、笔记体。卷首均有作者概论为引言,卷内多又分列小标题,阅读颇为便利。书前有自序,记作者写作经过。《甲申传信录》记一代鼎革之事,近代学者黄节在《国粹丛书》本《甲申传信录》跋中称其所记事多不为《明史》所载,且颇不失实。该书抄本极伙,传抄沿袭,互有舛误。嘉业堂刻《鲁春秋》,附载《使臣碧血》篇,即《甲申传信录》第十卷,但字句与《甲申传信录》第十卷微有不同。海盐朱氏藏有《甲申传信录》注本,考证颇详,系爱新觉罗仲谦所注,较它本为善。此外,《甲申传信录》还有清道光庚子(1840年)刊巾箱本,《胜朝遗事初编》本,《国粹丛书》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
作者简介
钱士馨,字稚拙,又字稚农,复名甹只,浙江平湖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贡生。他尝受知于吴伟业,早年之后不仕,以任侠往来河朔,工书、画,穷老以死。钱士馨的代表作品有《甲申传信录》和《赓笳集》。
关于钱士馨的生平经历和成就,具体分析如下:
早年经历:钱士馨在年轻时曾游历白门,与青楼女子相昵。然而,当他欲挟之归时,该女子却以他读书尚少为由拒绝。这使钱士馨感到耻辱,于是他回到家乡,假居东湖僧舍,夜读《昭明文选》。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小和尚质疑他年纪不小还读这样的书,这更让他感到耻辱。因此,钱士馨发愤研究经史,多有所撰述。
学术贡献:钱士馨在学术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他对《周礼》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冬官不亡,散见五官之中”,这一观点与临川兪廷椿的观点不同。兪廷椿认为应该根据五官之属来补充冬官的内容,而钱士馨则独树一帜,他依据《尚书》、《大戴记》、《小戴记》、《春秋内传》、《春秋外传》等经典文献来补充《周礼》的内容。这一观点被当时的学者认为是笃论。
代表作品:《甲申传信录》是钱士馨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共十卷,记录了明末甲申年间的历史事件,内容详实,不失为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赓笳集》则是他的诗集,其中收录了他的许多诗作,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
除上述分析外,还有以下两点补充信息:
钱士馨的书法和绘画技艺也非常高超,他的书画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钱士馨的性格特点也值得一提,他以任侠自居,往来河朔,这种豪放不羁的性格也影响了他的学术和创作风格。
总的来说,钱士馨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杰出学者和艺术家,他在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生平经历和学术思想都体现了他的独特个性和深邃见解,对于研究明末清初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甲申传信录卷一
甲申传信录卷二
甲申传信录卷三
甲申传信录卷四
甲申传信录卷五
甲申传信录卷六
甲申传信录卷七
甲申传信录卷八
甲申传信录卷九
甲申传信卷录十
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