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施两案纪略-吴德功

作品简介

本书(一册一一六面六九、六○○字)合刊「戴案纪略」与「施案纪略」为一书,因题曰「戴施两案纪略」;吴德功撰。作者彰化人,字汝能,号立轩;清同、光间,设教乡里垂四十年。当弱冠时,适值彰化戴潮春事变,亲见其事。光绪十四年,因办理清丈未协激成彰化施九缎事变,亦属耳闻而目接。后至二十一年割台之后,台民拒守,并尝与其事。对此三事,均有撰述;除本书合刊「两案纪略」外,并有「割台记」一种(已刊入第五七种「割台三记」)。此外,着有「瑞桃轩文稿」及「诗稿」等书。「戴案纪略」分三卷:上、中两卷仿编年「纲目」之例,自起事以至平定,因年系月、因月系日记述;下卷则纯属附录性质,将有关文案「录而附之」而已。「施案纪略」一卷,亦属编年体裁。「自序」有云:『惟九缎明系围城三日,罪同叛逆;欲大书特书「反」字,何以成信史!又系清丈激成事端,若不曲笔,如公论何』!末附「周华仲广文遭乱记」,记「施案」中一罹难者。

作者简介

吴德功是清代末期台湾彰化的一位贡生,他参与了1895年的抗日战事。

在甲午战争后,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面对外敌入侵,吴德功与其他台湾爱国志士一同参与了抵抗日军的斗争。他的事迹被记录在《台海思恸录》一书中,该书收录了多份关于近代台湾史的重要资料。在抗争失败之后,吴德功率先悲愤地撰写了《让台记》,表达了他对时局的痛心疾首和对同胞们团结抗敌的期望。

此外,吴德功在文中引用了古诗“岂曰无衣”,借此表达自己与同胞们应当同仇敌忾、共同抗敌的情感。他批评了当时一些握有兵权的人未能将民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反而因私利而分裂,导致无法有效对抗强敌。他的感慨和批评反映了当时台湾民众在外压下的无奈和对内部不团结的失望。

综上所述,通过吴德功的生平和著作,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缩影,以及一位知识分子对于民族危机的深切关注和反思。

目录

蔡序
自序
凡例
戴案纪略卷上
戴案纪略卷中
戴案纪略卷下
附录:治台必告录请恤清单
施案纪略
周莘仲广文遭难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