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山水记-顾炎武

作品简介

明顾炎武撰。顾炎武,初名绛,字宁人,江苏昆山人。居亭林镇,又称亭林先生。明诸生。以后参加抗清斗争。清顺治十六年 (1659) 至康熙十六年 (1677)的十九年中,他多次拜谒明陵,并把在沿途和周围旅行的见闻写成了是书。书共2卷。上卷主要描述了明代帝后所葬在北京昌平县北天寿山处的十三座陵寝: 成祖长陵、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庆陵、熹宗德陵、怀宗思陵的具体位置、建制装饰等许多情况,并介绍了各朝皇后合葬、附葬的陵寝。下卷则主要记述明陵所在昌平州的历史地理情况。明代昌平包括顺义、密云、怀柔三县,作者关心 “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之计”,记述了元丞相脱脱引白河水种稻、顺义土地许多被皇庄占去等许多史实。顾炎武为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所著是书虽然篇幅不长,却详略得当。是书记录了明陵陵域内,原有数十万株苍松翠柏的去存,至为具体,不失为有用的宝贵资料。是书不但是介绍明代帝、后最后归宿处的专著,同时也为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提供了参考。《顾亭林先生遗书汇辑》、《顾亭林先生遗书十种》 等均收有此书。1962年,北京出版社将是书点校,与 《京东考古录》合订出版,1980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据1962年版重新排印出版。

作者简介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被誉为清学的“开山始祖”。

顾炎武,原名绛,字忠清,后因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而改名为炎武,字宁人。他还有别名继坤、圭年,自署蒋山佣。顾炎武于1613年7月15日出生在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的一个名门望族。他的家族有着显赫的历史,其高祖、曾祖、祖父都被载入《明史·列传》。

顾炎武一生辗转多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他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经学、史学、地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他提倡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反对空谈心性,主张实用主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其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称他为亭林先生。

此外,顾炎武与王夫之、黄宗羲并称为清初“三大儒”,他们三人被公认为清初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顾炎武被批准从祀文庙,这是对他学术成就的最高认可。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更是盛赞顾炎武“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表明他在学术和教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总的来说,顾炎武不仅在学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思想和著作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学者。

目录

昌平山水记 卷上
昌平山水记卷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