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玛兰厅志-陈淑均

作品简介

地方志。清陈友松初辑,陈淑均总纂,李祺生续辑。八卷。友松事迹不详。淑均,福建晋江人。嘉庆举人,曾任噶玛兰仰山书院讲席。祺生,台湾噶玛兰(今宜兰)人,道光生员。是志道光十二年完成初稿,二十年(1840)最后成书。噶玛兰设厅始自1812年(清嘉庆十七年),初无厅志。1831年(道光十一年)陈淑均始纂该志,次年粗成志稿10卷。经过删繁补缺,于1840年改订为凡八卷,分十二纲,一百二十余目。卷首有序、例言、引用书目及图。卷一封域,卷二规制、职官、赋役,卷三礼制、礼典、风教, 卷四学校、武备,卷五风俗,卷六物产,卷七、八杂识。

作者简介

清代的陈淑均**是一位文人,对方志有所记载**,并且留下了关于兰阳八景的诗作。

陈淑均在历史上的记载并不多,但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他参与了对当时噶玛兰厅(即现在的宜兰地区)的方志记载。方志是中国古代地方志书的一种,主要记录某一地方的历史、地理、风俗、物产等信息。陈淑均和其他当地士人所做的记载中,对于当地的民俗和治理情况有较为详细的描述,这些记载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风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除了方志的记载之外,陈淑均还留下了关于兰阳八景的诗作。兰阳八景是指宜兰地区的八个著名景点,陈淑均的诗作通过艺术的形式描绘了这些景点的美丽景色,展现了其文学才华。这些诗作不仅反映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当时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窗口。

综上所述,陈淑均作为清代的文人,虽然历史记载不多,但他的作品和参与的方志记载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当时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珍贵资料。

目录


初稿例言
噶玛兰厅志修订衔名
引用书目
卷一
卷二(上)
卷二(中)
卷二(下)
卷三(上)
卷三(中)
卷三(下)
卷四(上)
卷四(下)
卷五(上)
卷五(下)
卷六
卷七
卷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