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南朝齐梁时无神论思想家范缜的论战之著。范缜(约450~510)字子真,河南人。出身寒微,性情率直,“好危言高论”,不畏权势。齐梁两朝,先后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早年,曾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发表反对佛教因果报应的言论,退而著《神灭论》。其基本论点是“形神相即”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以此推论,人的形体与精神的关系乃是“质”和“用”的关系。“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正如刀刃与锋利的关系一样,刀刃没有了,锋利也就谈不上了。作者还对佛教加以指责,认为“浮屠害政,桑门蠹俗”。南北朝期间佛教盛行,南朝皇帝和世家豪族大都奉佛。寺院林立,僧徒云集,迷信成风,误国害民。《神灭论》一出,“朝野喧哗”。萧子良“集僧难之,而不能屈”,又派人以高官相诱,范缜则断然表示决不“卖论取官”。后来梁武帝萧衍奉佛教为国教,又组织64人发表75篇文章对《神灭论》进行再次围攻,还亲自写了《敕答臣下神灭论》,指责其“妄作异端”、“违经背亲”,并以命令语气说:“言语可息(不要再坚持了)!”但范缜仍然“辩摧众口”,不为所屈。结果,被流放岭南。《神灭论》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传统和无神论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作者简介
范缜(约450年—约510年),字子真,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人物,出生于南乡舞阴(今河南淅川)。
他在南朝齐、梁两朝都有过官职,如尚书殿中郎、领军长史、宜都太守等。在萧衍建立南梁后,他还曾任晋安太守、尚书左丞等职。但后来因王亮一事被流放广州,最终官至中书郎、国子博士。
范缜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神灭论》中,他提出了“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观点,这是对当时流行的宗教神秘主义的批判,也是对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他的这一观点与现代科学有一定的契合性,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朽作品。
除了哲学,范缜在文学上也有建树,他的文风朴实无华,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和逻辑性,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为官清廉,关心民生,提倡教育,致力于培养人才。
总的来说,范缜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他在哲学、文学、政治和教育等多个领域都有所贡献,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目录
神灭论原文
神灭论译文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