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朝野纪-李逊之

作品简介

崇祯十四年辛巳正月十一日,流寇李自成陷雒阳,福王自杀。先是,河南抚镇分汛御寇,总镇王绍禹主守雒城,贼在宜阳、永宁,杀王戮官,绍宁即揭报抚臣,且盟在城各官,分门坚守。罗、刘二将营于城外。十九日贼至,罗、刘战败,贼遂抵城下。二十日,力攻一日,至更余,有呼喊于城上者,兵士尽哗。先报执王守道索粮,王府中人开北门放贼入;

作者简介

李逊之是明代人物,同时也是武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的时代孕育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或以政治成就闻名,或以文化艺术贡献著称,又或者在武术领域留下深刻的足迹。对于李逊之而言,其名字不仅与明代的政治风云紧密相连,还与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的发展息息相关。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李逊之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是明末东林党领袖之一,字肤公,江阴人,是遭魏党所害的御史李应升之子。明亡后,他自称“江左遗民”,专心读书,对国家政治的混乱感到痛心,因此著有《三朝野纪》一书,批判朱紫之争和党争,强调忠义。这一段历史背景揭示了李逊之不仅仅是一个武林人士,更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文人,其一生的经历和作品都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政治情怀。

其次,从武术的角度来看,李逊之是武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他自幼受父亲李亦畲的影响,开始学习武式太极拳,并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逐渐深入掌握了太极拳的精髓。李逊之不仅完全继承了武式太极拳的衣钵,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扬光大。他的武术修为达到了极高的境界,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展现了其高超的武艺。

最后,从传承的角度来看,李逊之不仅自身技艺高超,更重要的是他对武式太极拳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选择学生时注重人品的好坏,并传授学生们武功的同时,还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他强调学太极拳的目的不仅是强身健体、防身自卫,更重要的是通过武术修炼来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李逊之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给了族孙李锦藩,确保了武式太极拳的传承不断。

综上所述,李逊之是一个多面性的人物,他不仅在明代的政治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故事和成就,既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目录

崇祯朝野纪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