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偶谈-何刚德

作品简介

四卷。近人何刚德撰。民国十一年(1922年),何刚德曾刊刻《春明梦录》一书。本书之作,意在补前书之缺漏。主要记载清代的典章制度、名人软事、社会风俗等,尤以记述清代典制为详,涉及宫制、军制、学校、科举、财政等各个方面。如对官员俸禄、养廉银及军费开支的记载及评论就很有参考价值。此外,对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如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张佩纶等的言行亦有记述。由于书中所记多为作者亲身经历,故史料价值颇高。原有民国二十三年刻本(1934年)。今有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9月影印本,并与《春明梦录》合为一册,列入《清代历史资料丛刊》。

作者简介

何刚德(1855-约1936年),字肖雅,号平斋,是清朝光绪三年(1877年)的进士,历任吏部主事,江西吉安、建昌、南昌知府。他以书生身份入仕,却有着不凡的政治与经济头脑,尤其在苏州知府任上,组建了警察队伍,并重视地方经济的发展。以下是对何刚德的具体介绍:

政治生涯

科举及早期仕途:何刚德于光绪三年(1877年)中进士,此后在吏部任职。他的仕途始于京官,后外放至江西,先后担任抚州、建昌府知府。
苏州知府任内贡献: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何刚德调任苏州知府兼理苏州关监督,成为晚清苏州最后一任知府。他在任期间,注重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如组织参加南洋劝业博览会,推广苏州特产;主持修复寒山寺,提升苏州的文化形象;以及创立苏州府官立农业学堂,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警察制度的建立:何刚德在苏州知府任内,组建了警察队伍,维护社会治安,被誉为苏州警察的创始人。这一举措在当时是颇具前瞻性的社会治理尝试。
文化成就

文学创作:何刚德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撰写了《春明梦录》、《郡斋影事》、《江西赘语》等作品,记录了宫廷掌故、名人轶事及清代与民初史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诗歌表达:通过诗歌,何刚德表达了自己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如在《郡斋忆旧》中,他描述了自己在江西任职期间的农业政策和实践,展现了其“劝农”理念。
经济思想

重视地方经济:何刚德深知经济发展对于地方治理的重要性,他在苏州知府任内,积极推广苏州的特产,通过组织参加博览会等方式,提升苏州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教育与实业结合:在清末新政的背景下,何刚德顺应时代潮流,推动新式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在农业教育方面做出了贡献。他创立的苏州府官立农业学堂,是当时推动实业教育、振兴农业的重要举措。
个人品德

家族背景影响:何刚德的优秀素养和品德,得益于其家族的良好教育和影响。作为福清龙田镇何氏二十二世祖,他继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和价值观。
晚年生活:民国成立后,何刚德选择退隐,侨居上海,埋头著述。他的晚年生活体现了一种超脱于政治纷争之外的高洁品质。
综上所述,何刚德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历史人物,不仅在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有着显著的成就,他的生平和事迹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思考。他的一生,是对晚清及民国初期中国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值得深入研究和铭记。

目录

●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